境外游三种陋习易招"歧视"
资深导游评点中国游客陋习
广东中旅营运副总监郑文丽认为:“不少所谓的‘歧视’是误会,造成误会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差异,但中国人本身的一些不良习惯也是重要因素。”
陋习一:公共场合嗓门大
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已经成为中国游客的一大“标志”,郑文丽回忆起自己带欧洲团的经历常常摇头,几乎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惨痛”回忆。
| |
“过海关是进入一国领土的第一关,中国游客喜欢在过关时开始议论,相互拍照什么的。关口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场所,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海关和边检的工作人员自然对你印象很差。比如说,一次带一个旅游团出国,当时整个团办的是旅游签证,团内有很多是生意人。边检询问,你们来做什么?游客就比较张扬地说,我们来寻找商机,要同你们做生意。边检就说,既然是做生意,为什么不办商务签证?于是就拉到小房间里问上一个小时。”
郑文丽说,在欧洲特别是法国,一些公共场合是没有人大声说话的,到处是液晶屏幕的滚动条在发布信息,这时往往可以听到大喇叭一样的一声“老张!”不能不令人侧目。
陋习二:不守秩序不排队
不遵守秩序和规则是中国游客的另一大缺点。广东中旅出境旅游公司总经理俞康明很有感触地介绍,带团去法国的迪斯尼,栏杆设计成回字形,但一些中国游客不排队,拉开栏杆就往里钻。一些其他国家的游客很愤怒,问“是哪个国家的?”“我们做领队的都不敢说自己是哪个国家的,太丢脸了。”“还有去麦当劳买饮料,老外的文化是很讲个人隐私的,不愿意挨得很近,前后都隔着一米左右的距离,就像国内在银行或安检时一样。但中国游客一看到前面空那么多,就一下子涌了上去围住整个柜台。”
一位欧洲游领队也告诉记者,在等电梯的时候,游客刚进酒店办完入住,就大箱小箱地包围了电梯口,电梯一到就一拥而上,这样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已经在排队的人也进不去。
陋习三:卫生习惯被诟病
此外,中国游客的卫生习惯和一些生活差异也一直被诟病。
在一些欧洲国家,比较少见到中文指引,但厕所里却一般都有明确的中文指引“排队”、“冲水”、“洗手”等。厕所中的排队之法也有奥妙,中国人往往按一个人对着一个门的方式排,但欧洲人一般全部排在外围,出来一个进去一个,比较文明和公平。
有一幕也是在国外餐厅中经常发生的。一位资深导游告诉记者,美国酒店的早餐餐厅一般都比较小,吃自助餐有切片面包什么的可以自己拿。由于餐台比较小,侍应生就只拿出一条长面包放在那里,吃完一条再拿一条出来。有一次,一些中国游客以为只有一条面包,就拥上去哄抢那些切好的面包,结果面包掉了一地,气得那个侍应生一下子到厨房拿了两条面包出来,意思是告诉你,我们有很多面包。“这样影响很不好,所以也不能怪一些酒店要专门开辟地方让中国人单独用餐。”
出国游小贴士
郑文丽认为,中国游客走出国门才十几年,一方面游客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国外对中国缺乏了解,建议相关部门和旅游推广机构多向国外介绍中国的情况。
她根据二十多年的旅游经验给出了一些出国旅游的“小贴士”: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关口都不要乱讲话,不要照相或大声喧哗。在回答边检人员的问题时不要自作聪明,最好不要自行用英语回答,可交由有经验的领队来回答处理。
●不要伸出一个食指来指指点点,这是中国人的习惯动作,但在马来西亚等国家,这个食指是专门指物品和牲畜的。旅游时用手势,最好是整个手张开或翻过来示意,这都是老外常用的手势。
●在南非,特别是约翰内斯堡、德班等地要听从导游的安排,晚上不要外出行走,不要去市中心和贫民区,尤其是不要手拿地图、相机、各种包在这两个城市的街上行走。不要直呼黑人为“BlackPeople”,而应称为“AfricanPeople”。不能随意去捉、打动物和捡拾鸟蛋,捕捉龙虾、鲍鱼要申请许可证。
●去俄罗斯旅游,最好聘请翻译,不要住民宅。游客如发现签证种类并非“旅游”,应立即向旅行社了解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