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逼近低龄人群
“他们手里拿着一罐开了瓶的可乐,凑到单身女孩子身边,趁机搭讪,然后把可乐递过去,往往对方就喝了……”小红告诉记者。
小红曾在省城某慢摇吧做过两年服务人员。小红所说的他们,是小红眼里的吸毒人员,而可乐里大多掺着K粉等毒品。
| |
小红描述:“喝了掺药的可乐之后,她们大多都变得很兴奋,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去舞场跳,和他们打情骂俏,有时候就和他们一起走了。”
太原市强制戒毒所邱永贵科长说,因为这些毒品里含有春药成分,服用这些饮料后,服用者会因兴奋而狂舞,甚至脱衣。施药方往往趁机将受害人的贵重物品拿走,或者将受害人带出去实施性侵犯。有些服用者会对身边的人发动突然袭击,造成直接伤害,也有很多服用者对其产生心理依赖,并逐渐上瘾。
新型毒品的种类及危害
小红曾在慢摇吧里见过不少熟面孔,但都不认识,他们隔三差五地就在慢摇吧里转悠,“有时候,能看到他们在卖摇头丸。不是谁都给,他们先转悠,瞅准了才过去问要不要,拿了钱就走,多问几句就不卖了。或者是找经常来的熟面孔,还有单身过来喝闷酒的,女孩子多点儿。”
太原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赵建国介绍,从1992年至今,由35岁以上吸毒者居多逐渐转变为20-30岁吸毒者居多,并且87%以上采用注射的吸毒方式。而且近一两年,吸食海洛因合并药物滥用者明显上升,药物滥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种多样,包括安定类、镇痛类、精神科类等药物以及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
山西省109医院戒毒中心的武俊华主任介绍,新型毒品包括冰毒、摇头丸、K粉等,而主要成分都是苯丙胺类兴奋剂。长期使用苯丙胺类毒品,极有可能引发精神病。武主任用一个真实的实验结果,揭开新型毒品的真实面目。三只实验白鼠,一只注射白水,两只分别注射相当于人服用2片和3片摇头丸药量的毒品。不久后,小白鼠就出现了不同反应。注射水的很安静,注射药量小的不停移动,药量大的则出现踹腿、晃脑等明显的中毒症状。
“吸食新型毒品虽然不会在身体上产生过多的依赖感,但它对大脑神经系统的破坏却是非常大的。”武主任说,她曾接治过两名因吸食新型毒品而导致严重精神障碍的病人。两人一开始都吸食麻烟,后来觉得不过瘾,便将麻烟和K粉掺杂起来吸食,没多久便导致了严重的情绪障碍。具体表现为冲动、情绪难以自控,动不动就大发脾气。而且记忆力严重衰退,还经常失眠。
“吸食新型毒品时间越长,戒毒后恢复的时间就越长。”武主任告诉记者,如果常年吸食新型毒品,会对大脑中枢神经产生根本性的破坏。在医院、戒毒所接受治疗,也只能得到缓解,很难治好。一项医学研究表明,82%的吸毒者在停吸8-12年后,依然会有精神病症状。即使是戒毒成功多年,记忆力衰退、失眠、冲动等情绪障碍,也依然会伴随他们。
青少年是高危人群
赵建国支队长分析,吸食新型毒品现象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很多青少年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不知道吸食摇头丸等也是违法行为,更不了解新型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并且新型毒品在心理上、形式上对青少年的欺骗性和诱惑性很大,有些必须借助音乐来摇头,所以多在酒吧、迪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出现。
其次,无业青少年既是这类新型毒品的主要受害群体,同时也是主要传播群体。
邱永贵科长介绍,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独生子女多了,有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对子女在物质上尽量满足,而思想上无暇关心。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接触毒品。并且孩子们的消费渐渐成人化,他们结伴出去玩,出入酒吧、歌厅、迪厅、桑拿等娱乐场所。一些吸毒人员为了自己赚取毒资必须发展下线,就会想方设法教唆别人吸毒。并且,一群孩子里一旦有一个人吸了,其他孩子为了逞强都会吸食。
目前,太原市强制戒毒所最大的戒毒学员40多岁,最小的刚18岁。其中以20多岁的居多。
家长要做好防患准备
对于这些易受到毒品侵袭的青少年来说,家长作为他们的监护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家长怎样做才能有效防止孩子沾染上吸毒的恶习呢?
赵建国支队长建议: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一些异常的举动,家长就应该有所警惕,如无精打采却又睡不好觉,老想找借口出去;向家长要钱,而且数量很大,又不见买回什么东西;身体消瘦、脸色灰黄、两眼无神,不爱活动,体力明显下降;有吸烟、偷摸行为,经常逃学、抢小同学的钱物;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并产生厌学情绪;经常撒谎掩饰其缺点或错误,转移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常诉说身体各个部位疼痛,又不愿意让人查看。
赵建国称,如果发现孩子染上了毒瘾,家长不要采取粗暴的方式,首先要尽快送孩子去医院或公安机关进行尿液检验,以便最后确证。如果确实,要采取各种手段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生活的美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并及时与医院、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配合,及早戒除毒瘾。如果怕影响孩子的前途、家庭声誉而隐瞒甚至包庇吸毒,那么对孩子和家庭只会有百害而无一利。
此外,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出入歌舞厅、桑拿等娱乐场所。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及时了解他们的去向,发现孩子和不良人群交往一定要正面引导,不能简单粗暴,否则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本报记者 边治国 杨晶 见习记者 薛琳 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