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会把新课改带向何方
邢婷 本报记者 郑燕峰
6月9日11时,山东453个高考考点铃声骤响,71.8万考生陆续从考场走出。山东实施高中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顺利结束。
2004年,山东、广东、宁夏、海南成为全国首批高中新课改试点省份。
| |
而新课改后的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甚至比新课改本身更受关注。
《欢乐颂》的简谱进了高考试卷 城市考生感觉很简单
6月9日上午,山东高考的最后一门是基本能力测试。考试刚一结束,济南一中考生刘鑫就大步流星迈出考场。
“没想到比平时的模拟题更容易、更灵活。”刘鑫面带笑容,轻松地列举出几个印象深刻的题目,比如“神六”航天员为何在失重状态下不能洗脸,比如关于“母亲”一词的诗文解读。
实施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山东选择的高考模式是“3+X+1”,其中最大的创新和亮点就是增加了“1”这个基本能力测试,所有考生都要参加。基本能力测试卷面分值为100分,以考生卷面得分的60%计入高考总分。
按照山东省考试院的表述,基本能力的测试“旨在考查考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及科学与人文素养,以期引导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纠正文理偏科,开齐课程。”
“简单”、“全面”是济南一中考生袁芳对这一新设科目的评价。在考试中,袁芳毫不费力地辨别出题目所给简谱是贝多芬《欢乐颂》片段,并将题目中的画作与相应的油画、版画等画种顺利归类。
对于济南中学刘昊越这样的艺术类考生来说,“1”给了她极大的自信,也是“发挥最棒的一门”。
“如果按照往年的模式,单纯论文化成绩,我们不占优势,但今天的考试有很多涉及美术、音乐等艺术素养的题目,我们比其他考生相对熟悉一些。”刘昊越说。
知识题多于能力测试 试卷的形式能否考出能力
高考结束后,山东省招考院组织的专家、教师对基本能力测试的评价是:“兼顾了六个学习领域,兼顾了文理科考生,兼顾了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等各要素的综合考查,面向生活和社会实践,注重综合知识与能力考查,凸现能力导向。”
但众多高三老师看到考题后的困惑,似乎远远超过他们预先的期待。
6月10日,看到“1”涉及的音乐考题后,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艺术组音乐老师高洁立即松了口气,“考题确实在之前的讲座辅导和开设课程范围内,比较容易”。但高洁坦言,试题虽严谨、科学,但其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导向性却与自己原先的期待迥异。
“试卷中的音乐考题体现的是节奏、节拍等基础知识,却缺乏贴近生活、考查学生能力素养的题目,而基础知识恰恰是可以通过备考来获得的。”
“用试卷的形式考查基本能力,本身就有待商榷。”山东省实验中学心理中心老师温学琦认为,试题对学生能力的区分度并不十分明显。
温学琦老师说,高考前省内各个学校都为备考基本能力测试开设专门课程,或进行针对性辅导,甚至不乏学校为考生提供复习备考资料,考生通过机械记忆完全可以达到此次考试的要求,很容易导致“大家得分都差不多”。
负责辅导高三研究性学习的温学琦老师认为,在备考基本能力测试时,研究能力突出的学生优势表现得并不明显。
他对试卷最后一道调查学生追星现象的开放性问题倍加赞赏,认为这道题充分考查学生的思维和研究能力,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但他同时对试卷中开放性问题所占比例之少提出异议。
“这本身就是矛盾,在能力测试中,开放式问题无疑是最合适的题型,但评卷时主观性强,缺乏客观标准且有失公允,导致其操作性不强,因此不得不以可量化、看似客观公平的封闭问题为主,这样又无法有效衡量学生的能力差别。”温学琦老师说。
农村学生考完“没有把握” 能力测试是否造成城乡差别
基本能力测试的试题很多场景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济南三中高三年级数学老师崔勇锋表达了这样的担忧:“这份试卷对农村孩子是个不小的挑战,例如对绿色GDP的理解,多媒体应用等题目,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农村考生回答起来有难度。”
莘县一中的高三老师说,农村学生考完这张卷子说“没有感觉,没有把握”。该校高三级部主任王合强原本是语文老师,现在改行教起了基本能力。他幽默地说:“高一高二不理这回事,到高三听说真要考,那我们就真治(方言:认真对待的意思)吧。”
“可能农村孩子接触网络条件有限,但完全可以通过文字资料了解QQ、搜索引擎、个人网页等网络知识,问题是,即使取得高分,这对他们能力提高有何真正帮助?”温学琦老师认为,农村考生并非缺乏能力,他们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农业知识远甚于城市考生,“城乡考生的不同能力如何在考卷上得到公平的体现,这同样值得探索。”
“尽管今年的基本能力考题知识性稍强,学生发挥余地不是很大,但由此也不易造成城乡考生差别。”山东省实验中学校长刘堃评价说。
济南一所高中教导主任刘老师认为,今年的基本能力考卷不是对农村考生不公平,而是对真正具备能力的考生不公平。
他举例,由于该校从来都开足开齐音体美等课程,对本校学生能力颇具信心,然而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中,基本能力测试的成绩甚至不如郊区一所并未开足相应课程的学校。“从那时起,我们知道备考的重要性,再也松懈不得。”刘老师无奈地说。
潍坊的部分老师认为,虽然基本能力测试对高中新课改起着导向作用,但由于区分度不明显,所占分值又高,不能反映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不适于高考的选拔。
但刘堃认为,第一年设考的基本能力测试对其他省份不无借鉴意义:“文理共用一套试题,淡化了文理分科,不仅有助于抑制学校早分班,而且充分体现基础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非专业的特点。”
刘堃校长认为,尽管今年的基本能力考题还有待完善,但“这是出题的必经过程,绝不能由此抹煞新课改的积极意义”。
新课标是光绪皇帝 高考就是慈禧太后
“整个学校听谁的?听高考的!新课标与高考是两回事。用个比喻,新课标是光绪皇帝,高考就是慈禧太后。实际上学校没有按照新课标的思路,还是按照高考的思路教学。”
这是今年高考结束后,记者在山东一所县城高中听到的观点。
“现实是,懂得多的不一定上大学,高分才能上大学。”莘县一中高三级部主任王合强说。
王合强老师认为,课标真的不错,经过培训,农村老师头脑中有所认识,在行为层面上也有些试验,比如现在莘县一中高二教室就改成学生面对面而坐。“但这种变化是表象的,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还是高考。”
要想使课改目标落到实处,高考改革必须配套进行。
对于今年山东高考的整体命题,教师的普遍反映是试题过渡平稳,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但一些高中的校长、老师认为,目前搞好素质教育缺少的不仅是理念,更重要的是缺少与之相适应的选拔制度。只有使高校招生录取办法与课程改革相匹配,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得到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