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布朗可能成最“短命”首相 布朗是英国近200年来任职时间最长的财政大臣,但却有可能成为最“短命”的英国首相之一。
原因很简单:由于布朗接手的是布莱尔的剩余任期,如果工党在2009年或2010年选举中败北,布朗就会成为1960年以来执政时间最短的首相。1997年大选中,意气风发的布莱尔将沉闷的梅杰挑落马下。如果布朗在经济或内政方面有所闪失,那么下届大选中,风格严肃单调的他将难敌风头正劲的保守党年轻主席戴维卡梅伦。何况,届时工党已执政十多年,选民难免会有“审美疲劳”。
对布朗来说,担任首相,将意味着挑战才刚刚开始。
德、法、英三国领导人完成更替 看“新三角
”如何改变欧洲 自2005年11月至2007年6月27日,欧洲三大国德、法、英相继更换了政府领导人。随着布朗接替布莱尔就任英国首相,“默克尔———萨科奇———布朗”将取代“施罗德———希拉克———布莱尔”成为欧洲的“新三角”。
对外:与美关系缓和 这三个人的上台,意味着欧洲三大国将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相对而言,布朗的路径比较成熟顺利———沿着布莱尔的方向前进;默克尔虽然任务繁重,但美德关系已得到修复;面临挑战最大的是法国总统萨科奇,必须修复希拉克“逢美必反”的外交处境。无论如何,因伊战导致美德、美法关系降至最低点的一幕已经过去。虽然布朗对布什政府会有所降温,但随着施罗德和希拉克的离任,美德、美法关系从谷底开始回升,美欧关系将进入平稳期。分析人士认为,“欧洲新三角”有望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与布莱尔的俯首贴耳或希拉克的针锋相对相比,注重实用主义和经济发展的“欧洲新三角”会从情绪化转为平和中立的态度。
但是,从布朗宣布上任后将先出访法德的举动来看,“欧洲新三角”更为重视欧洲内部的关系。很多欧洲人认为,近年一些国际冲突加剧的原因是欧洲各国政府意见分歧,以及布什独断专行的外交政策。那么美欧关系的缓和与欧洲内部的调和,应该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
对内:彼此“亲密有间” 尽管布朗继承的是布莱尔的既定政策,而萨科奇以改革者的姿态从总统选举中胜出,但在经济和外交政策方面,他们有颇多共同点:都担任过财政大臣,都支持自由市场,都热衷于发展对美关系,但都不喜欢布什。对于欧洲的统一,他们都不狂热。而且,他们的个性也十分相似:缺乏耐心,有些独断专行。
但是在对欧洲态度上,布朗的外号是“欧洲问题的刹车者”,而萨科奇则高呼“回到欧洲”。长期以来,布朗对欧洲持保守主义态度。在英国加入欧元区问题上,他坚持强调英镑的独立性。在欧洲政策上,布朗在全力推行英国社会经济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欧洲的经济改革,但他经常警告说,欧洲应该改革经济政策、增加市场自由度;但在欧盟制宪以及索取英国预算摊款回扣等问题上,则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能争则争,不成时则做适当让步。总之,英国同欧盟的关系不会如法德那般太紧密,但也不至于破裂。(作者 谢喆平 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