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中国人大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回首上个世纪的“光荣岁月”,他说在上海工作20多年,对这个城市依然充满感情,还借用邓公的话,“力挺”社保案后的上海和上海官员。谈及对1987年陈良宇由上海市老干部局长平调到黄浦区当区长时,称陈良宇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
赵启正 |
事件当事人不要企求简单地请媒体主管部代替自己解决问题;真实、公正的报道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上海人民会继续按小平关于上海的讲话精神去奋斗
赵启正,1984年至1986年任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86年至1991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1年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1992年10月兼任浦东新区(筹)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浦东新区筹委会主任,同年12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共上海市委常委。
他曾以国新办主任、浦东新区首任管委会主任的身份为人所熟知,他在上海工作20多年,在他担任市委组织部长期间,历经芮杏文、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等4任市委书记,他的前任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庆红。
他是赵启正,卸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后,除了担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还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回首上个世纪的“光荣岁月”,赵启正有话说,他在上海工作20多年,对这个城市依然充满感情,在与本报记者的对话中,他还借用邓公的话,“力挺”社保案后的上海和上海官员。
5月末的一天,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院长办公室,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赵启正。在将近3个小时的交谈中,涉及诸多敏感话题。
回头看仕途
记者:你年轻时有志向当部长吗?你做过很多工作,哪些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
赵启正:当部长?绝对没想过,我最想当科学家或教授。后来的路,很少由我主动选择,如果说选择,那是时代的选择,我能主动选择的就是“努力”工作。我的夫人在上海工作,虽然她是很能干的技术人员,但我所在的单位也未能把我的夫人调来北京。那时候,我根本不懂得天下还有“走后门”这件事。后来我夫人的单位欢迎我,我选择了上海。这些岗位中,只有到上海来是我选择的结果。
记者:你当年的同事,很多人都当国家领导人了,你怎么看自己的仕途?
赵启正:人各有优点,水平有高低,进步有快慢,这很自然的事。我的同班同学中还没有当部长的呢,老同学见面时,可不比这个,比这个,那就不亲热了。
其实,决定人生道路的还有很多因素,比如说,你可能是很棒,但现在需要一个懂金融的人担任领导,而你只懂工业,这就不能比较了。就能力而言,我已经“物尽其用”了。
记者:1982年你是一个工厂的高级工程师,汪道涵是上海市市长,你们第一次是怎么接触的?
赵启正:1977年以后的几年中,我在电视技术上有一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突破,在上海和航天部当了几次劳动模范,后来他看到过我的一篇文章,他认为有哲学味,他让人告诉我修改得再简明一点儿,在市里的一份参考资料上再发表。
1982年,他和我同是十二大代表,我是上海年轻知识分子的代表,因为一块开会,所以有轻松的接触机会。他问我学什么专业,读什么书?芽 他建议我适地当读点儿有关科学进展的新书,让我订阅一本叫《世界图书》的杂志,他说读书评的好处多:发现好书;书评有时比读前言开阔视角,可高效地收集新信息等等。
记者:汪道涵先生是不是你仕途上的伯乐?
赵启正:虽然汪老是忠厚长者,但他当时是市长,12大之后,我还在工厂工作,直到我进入市委前,没有机会再见面。个人的交往还是在他退出领导岗位之后。要说伯乐,不是一个人,是一个时代,是当时的上海市委:群众推荐、组织考核、市委集体讨论、上级批准,对每个干部都是一环不少的。
谈上海社保案
记者:你做过上海市委组织部长,那时候干部的廉洁情况怎么样?
赵启正:在我当组织部长的时候,干部的廉洁问题还不突出。举个小例子:大概是1987、1988年时开始有的单位在中秋节送来几盒月饼,退不回去的,就交给办公室。可办公室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我回答”送给幼儿园吧!又问,“如果食品不干净,怎么办?”后来放到月饼长了毛。我还记得当时一个大城市市委组织部长一行来上海考察,我们都是很熟悉的同志,于是在家里请他们吃饭。那时组织部门之间还没有公家宴请的习惯。
记者:你在浦东新区工作的时候,你是怎么从机制上预防腐败的?
赵启正:当时新区党委有“三条高压线”的规定:领导干部个人不许直接谈判地价;不准参与工程承包过程;不准为朋友、亲属的动迁、安置打招呼等。“三条高压线”的做法得到普遍的拥护和执行后来,上海市纪委把 “三条高压线”变成“七条高压线了”,使内容更丰富了。
记者:1994年就确定了“高压线”,后来还是发生了社保案,你是否很痛心?
赵启正:有的时候,对有的人单靠规定,甚至法律也是没用的,说到底,也得靠自觉性,靠文化的传承和品德的修养。那时浦东新区强调“养成教育”,养成什么?很简单,养成勤政廉政的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是有继承性的,好传统是一代一代往下传的,继承也很不容易。有时我们感觉很焦虑:当前社会许多方面缺乏诚信,什么都敢做假,连博士论文都有人代写!这是很丢人的事情,如果社会对此“宽宏大量”,这类现象就难以克服。
记者:1987年,陈良宇由上海市老干部局长平调到黄浦区当区长。还记得那次为什么调整吗?对他有什么印象?
赵启正:他当时还比较年轻,如何为全市老干部服务,他不太会做,因此老干部们有些意见。后来调到黄埔区,经区人大选举当了区长。当时他就是一名上海市厅局级干部,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记者:经历了社保案后的上海,怎么才能摆脱阴影?
赵启正:社保案发生时,虽然对上海有一定冲击,但一定要看到,上海多年来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是历届党中央正确领导、上海市委的努力和上海人民多年奋斗得来的。上海人民会继续按照小平同志关于上海的讲话精神去奋斗,他在90年代初说过,“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他还说过,“上海人聪明,素质好”。“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现在上海党代会刚开完,新的领导集体正在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全力以赴为把上海建设成“四个中心”而努力;正在迎接2010年的世博会。世博会将是全世界和全中国聚焦上海的时刻,我相信上海会交出一个好的答卷。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