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勇
香港特首曾荫权,香港人爱称他为“煲呔曾”,因为他特别爱打“煲呔”。
曾荫权说,因为他代表香港人,价值观同内地同胞有点不同———衣服不同,蝴蝶结不同,讲话也不同,他讲的普通话不流利,公事上常用英文。
尽管有很多与众不同,但国家领导人接受他,内地同胞接受他,并支持他,这是真正落实“一国两制”。
曾荫权说,在北京接受中央政府任命那两天,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语重心长地对他讲了很多的事情,主席还要求他不要改变自己的风格,他很受感动。
香港仍是经济中心
由于中央信任,曾荫权信心十足,也憋足了劲。他说,国家“十一五”实施纲要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香港不能落后。为此,他为香港制定了一揽子发展目标。
首先是加速基建。一方面,推动有助提升香港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及大型工程发展,包括港珠大桥计划、边境发展计划、西九龙文娱艺术及油轮码头等。另一方面经济上创造就业,推动政府、商界及民间三方合作发展“社会企业”,创造职位,以进一步舒缓失业问题。
其次是提升生活质素。近几年,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空气质素,包括继续与广东省紧密合作,严格控制香港发电公司排放污染物,鼓励市民少用胶袋、停车熄匙等。
为应付人口老化,曾荫权还在公共医疗、福利、教育、退休保障等方面及早筹谋。医疗方面,除政府投放更多资源外,也会引入新的医疗融资计划,以应付长远的医疗开支。
曾荫权还说,香港鼓励市民多生儿育女,改善人口老化,以及进一步吸纳各地人才来港定居。
有人说,香港已经被“边缘化”,曾荫权不这样认为。他说,香港还是亚洲的经济中心之一。但是要居安思危,全力发展强项,如金融、物流、旅游、资讯等服务业,以保持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业的中心地位。
回归十年感谢广东
“香港与广东省关系密切,两地人民有不少共同利益,回归这十年香港取得的成果,不仅靠港人努力,也是与广东省合作所达成的。”曾荫权坦诚地说。
曾荫权认为,粤港之间有很多合作议题和范畴,如基建、规划、物流、科技、教育、环保和食物安全等,这些已经展开了,并且在探讨进一步加速深化。
实际上,粤港合作已在无间断地进行,紧贴两地发展的需要,也涵盖了人民生活中各重要的领域。曾荫权认为,两地政府要以更广阔的眼界、更开放的态度推动粤港合作务实地进行,促进泛珠三角合作,并配合国家的发展战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会发现更多、更持久的合作,互利双赢的成果会更多、更大。
对于泛珠合作,曾荫权击掌叫好。曾荫权说,在过去一年,他率领特区经贸代表团考察了广西、湖南、贵州、江西等省区,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香港政府随后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九成人表示考察有助于加深对当地投资环境的了解,六成人认为考察有助他们寻找合作伙伴。
在未来一年,曾荫权指出,香港政府会继续推动香港商界加强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香港特区驻粤办事处覆盖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和海南五个省区,这些地区都有大量港商投资,特区驻成都办事处则覆盖四川、湖南、云南、贵州四个泛珠省区。在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下,这两个办事处有助香港在泛珠省区推广经贸合作和建立联系,在内地的宣传推广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助落实CEPA。
图:特色鲜明的“煲呔”也是曾荫权的“特色”。
偏爱领结,因为它是“效率最高的东西”:100个“煲呔”轮流戴
我们专访曾荫权,话题从“煲呔”拉开。
曾荫权告诉我们,他一共有100个领结,有4个架子,每个架子有25个领结,他每天拿一个,晚上放进去,再在邻近旁边的拿出来,100天以后就做另外一次,也就是说隔100天之后他会再次看到这个领结。
为什么偏爱领结呢?曾荫权说:领结是效率最高的东西。领带很漂亮,但是他发觉,领带越贵的时候,弄坏的机会最高,汤、酱油会进去。
他还说:回归初期,他经常佩带有国旗和特区区旗的胸章,提醒自己不忘落实“一国两制”。现在他佩带小龙胸章,表示立志要把香港建立成国际化的金融中心。
特首经历:推销时学会与人沟通感激香港给每人机会
曾荫权出生于1944年。当警察的父亲崇尚“棍棒出孝子”的教育方式。作为家中老大,曾荫权经常会因为做错一些事情被父亲责打。但这丝毫无损曾荫权对父亲的敬爱,反而让他从小培养起了一份责任感。为了帮父母带好其余四个弟弟妹妹,他很小就开始打工贴补家用。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候,曾荫权住在一个很小的房间。但曾荫权说没感觉到缺乏什么东西,因为邻居也一样。大家没有什么东西,就捉迷藏、打球、骑单车。曾荫权的童年是快乐的。
曾荫权是长子,很有责任。1964年,曾荫权预科毕业后,被香港大学建筑系录取,但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曾荫权放弃上大学的机会,20岁便投身社会。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辉瑞药厂的西药推销员。曾荫权赚了钱就给父母,供养两个弟妹上大学。但曾荫权没有感觉和老二有什么争执,因为香港也给了他们同样的机会。曾荫权说,他对香港十分地感激。
推销员是曾荫权一个难以磨灭的记忆。他常对人说起他这段经历。曾荫权认为,这个工作让他有机会与不同的人接触、对话,这对他往后的工作,特别是对不同阶层的人士对话很重要。
1967年,曾荫权加入政府公务员行列。1981年,香港政府给了曾荫权一个难得的到哈佛深造的机会。那时,曾荫权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很努力,九科全都是A。
(晓航/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