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领导做客南方网解答网友关注几大问题
经广东省有关部门派出的探测船勘察证实,“6·15”事故原因初步认定为佛山籍运沙船违规操作驶入非主航道撞上桥墩导致大桥坍塌。昨晚7时30分至9时30分,南方网特邀“6·15”事故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安全监管局局长陈建辉先生,技术安全鉴定勘察组组长陈冠雄先生,广东省港航管理局局长邓立文先生,技术评估会专家组成员左智飞先生,现场搜救组组长莫奇先生在南方网直播室就网友关心、关注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在线交流。
探因:被撞桥墩太细了?
主持人一心:有网友做了一个判断,他说原因是被撞桥墩太细了,如果这次撞主桥墩,两个这样的船也撞不塌。
邓立文:不能这么说,这是几率的问题,你说主桥墩擦擦碰碰是可能会有的,但是由于主桥墩承受的撞击力比较大,按3000吨级的轮船撞击力来设计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出问题。现在出事的23号桥墩是不通航的,不考虑通这么大的船,你可以留意一下主墩和23号墩的差别很大,一个很粗大,一个很细小,23号墩是比较轻巧的结构,没有考虑到这么大的船撞击过去,如果船硬要撞过去情况会怎么样,它没有按照航道走,主通航口有标志的,引导他们进入主航道进入通航孔的,这艘船不知道什么原因,硬要从不通航的地方走过去。
网友阿Q:怎么一撞就断两百多米,这也太夸张了,请专家解释一下。
左智飞:(大桥)原来的跨径是50米,23号墩被撞倒,跨径就从50米变成了100米,按照弯矩来说就是增加了四倍,根本没有办法承受结构的重力,两孔就垮掉,桥很重,几千吨重,就把桥其他部分也拉下来了,这样就一下子垮了200米。
陈冠雄:这次影响的还不止这两段,现在发现五孔也受伤了,这是专家评估意见,同时也使相邻孔的桥梁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其实专家也是下了这个结论的。这也使我们得到一点启示,将来做桥,连续桥的长度到底多少合适。
上图:昨日,一艘货船驶过九江大桥事故现场,昨日打捞仍无收获。新快报记者 王翔/摄
修复:将采取什么措施进行修复?
主持人一心:有网友问专家,你们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修复,有没有预计修建好的具体时间,是建新的还是修旧的?
陈冠雄:目前的情况,修复首先一位的是摸清和检测,把受损的河底下的墩和梁摸清楚情况,只有解体清除之后才能谈到修复的方案,从我们现在的设想,方案可以有好几种组合,比如说50米,两个50米能不能变成一个100米,这些都是在考虑当中。但是所有的考虑,都要基于箱体和受损害的墩梁的情况摸清楚,把不能用的部分清理拆除掉,才能把修复提到议事日程上。作为群众关心的,我们也理解,也希望越快越好,但是要考虑质量一、安全一,还得有一个过程,希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但是要说到底多长的时间,我说了也不算数,因为这要经过科学的检测、论证、解体清除等。
问责:这次事故“不关桥事”?
主持人一心:媒体上有一个说法,包括网络上,都说这次事故“不关桥事”,那么这次事故到底关哪个的事?我想技术安全方面鉴定有一个自己的评估结果,它和我们整个事故的处理结果是什么样的关系?
陈建辉:事故调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事故的结论应该是等到整个事故调查各方面的情况都摸清楚了,责任都分清了,结论都出来了,省政府也批复同意了,这个时候才是整个九江大桥船撞桥梁事故的最后披露时刻,也才是最完整的、最科学的、最严谨的。至于说桥梁的技术评审会得出的结论,那只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对桥梁方面的一个鉴定意见,还不是事故的最后结论,仅作为事故调查组的参考意见。
网友9jiang:这么大的事故,船毕竟是直接的原因。为什么一直不见海事部门针对自己的管理责任说点什么?好像一点责任都没有似的。这样的态度,只能令人质疑。
莫奇:事故正在调查中,所有的结论都不应该过早的下,等事故调查的结论出来之后,才会有这个结果。(摘自《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