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学生 请给我一个端盘子打工的机会
这几天来,快报《帮他们圆一个大学梦》的连续报道,使那些家境贫困的“准大学生”们成了众多读者最牵挂的人。
面对困境,孩子们没有一味地坐等着大家捐款,不少孩子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希望暑期打工,自食其力,挣一些学费。也许,一个暑假并不能挣足学费,但孩子们的想法非常让人理解,值得尊敬。
[求助学子]
爱心反馈
姓名:杨先伟
住址:南京市溧水县窑河村
高考分数:610分
每搬一块砖 能挣一分钱
父亲要把儿子“搬”进大学
“别担心,让我们来帮你”
“家里穷,只有读书,才有出路。”不识字的父亲这一句话,给了杨先伟无穷的刺激。这次高考,他考了610分。父亲欣慰地笑了,也更加辛苦了,他凌晨4点就到窑场帮人搬砖,每搬一块砖,能挣一分钱,无论多辛苦,他要把儿子“搬”进大学校门。
随着一个个贫困学子的遭遇见报,快报的爱心助学热线也越来越热,无数的爱心涌向这群因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孩子。除了捐款,更多的好心人都向这群贫困孩子表示了鼓励,“别担心,让我们来帮你”。
深夜看书
饿了泡锅巴充饥
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脸上颧骨高高地凸了出来,20岁的杨先伟说: “第一志愿,填了苏州大学。刚刚填好志愿”。
“不管录取到哪一个大学,都是天大的喜事!”一位胖阿姨像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一样,开心得手舞足蹈。胖阿姨姓刘,家住溧水县刘家村,与杨先伟非亲非故,但却对杨先伟十分关照。为了节省住校费用,高中三年间,杨先伟在距离学校比较近的刘家村,租了一间房子,住了下来。胖阿姨是房东的邻居,经常串门,认识了杨先伟。
“这孩子日子过得很苦。”胖阿姨说,杨先伟住在刘家村时,82岁奶奶也跟着一起住了过来,给他烧饭,照顾他。祖孙俩每个月只有200元生活费。为了减少开支,杨先伟的父亲杨成奇每个星期都会用自行车拖些大米、油、蔬菜送过来。杨先伟一天三顿就吃粗茶淡饭。高考前夕,有人建议奶奶给杨先伟买点牛奶喝,杨先伟却坚决不同意,他说:“奶奶,不要浪费钱了,我不喝牛奶,肯定也能考好。”奶奶点点头,心里却更疼孙子了,她偶尔会蒸点咸肉给孙子打牙祭。
杨先伟非常用功,下晚自习后,他回到住处继续看书,天天都要看到凌晨一两点。饿的时候,他连一包快餐面都舍不得吃,就用开水泡一点锅巴充饥。锅巴是父亲每天烧饭时,特意为他留的。攒了一包时,他就给儿子送来。房东看到了,也心疼不已,他家烧肉时,会给杨先伟留几块。胖阿姨也时常送些鱼肉。为了不影响杨先伟父亲打工挣钱,村民们天天轮流给他们送蔬菜,叫他安心打工。在高考前夕,村民们对杨先伟更加照顾了,胖阿姨还买了12只苹果,送上门给杨先伟补充营养。
搬一块砖挣一分钱
父亲手心老茧像鱼鳞
祖孙俩过得艰辛,杨先伟的父母过得也一点不轻松。
一场暴雨之后,杨先伟家屋顶又掉下两片瓦,那两间用木头架撑起的破败瓦房,让人忧心,它是否还经得起一场大风或暴雨的冲淋。记者上门时,杨先伟的父亲杨成奇刚刚从窑场赶回来,家中锅没动瓢不响。杨先伟的母亲韩明凤坐在家门口,两眼直直地瞅着门外。“她脑子不好,精神有问题。”杨成奇叹了一口气,说,“如果她好好的,我们一起做工,小孩的学费就好办了。”
杨成奇家住溧水县窑河村43号,他兄弟多,家底子薄,40岁的他通过妹妹换亲,娶了韩明凤。韩明凤小时候患过脑膜炎,之后脑子一直不好,还经常突然倒地抽筋,好在她生下的杨先伟非常健康。
“家里苦,小孩子只能靠自己读书才能有出息。”杨成奇说,儿子上学第一天,他就跟儿子说过这句话。儿子非常乖,没让父亲多操心。邻居王阿姨说,杨先伟家是村里最穷的,杨先伟的学习是村上同龄孩子中最好的。
儿子争气,杨成奇一心就忙打工挣钱。他没有文化,一个字不识,出远门打工不行,平时就在建筑工地上,帮人拎泥桶,拌沙浆,农忙时就在家栽秧割稻。他还在窑场帮人搬砖,搬一块砖头,可以挣一分钱,他一天要搬三四千块砖头。尤其是儿子高考分数出来后,他每天凌晨4点就去搬砖了。他的双手伸出来时,手心上的老茧,一片一片像鱼鳞一样。“下面我要找老板协商要工钱,不要不行了,我小孩上学没有学费。”杨成奇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