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称是中医害死了陈晓旭 |
从2005年张功耀在《医学与哲学》杂志公开发表他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开始,中医批判者从中医史、中医基础理论到中药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医学展开全方位批判。当然,这些批判也受到中医界以及其他学者、公众的反批。网络上有人曾说:“按照科学来施行医术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西医,打个比方,中医里治腹泻的药方就是盐水炒黄连,而西医就是分析黄连的成分并提炼出黄连素片。
“中医应以开放的心态和严谨的态度两个原则向前探索。”长期在美国学习西医、目前任香港中西医结合学会学术小组组长区结成博士说。
没有人认为,中医已经发展到完备的、无懈可击的地步,无论是中医批判者,还是中医捍卫者。但愿这些观点交锋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并以此推动医学进步,给人类更多的福祉。
交锋一:中医是不是伪科学?
何祚庥(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阴阳五行理论”完全不具备如玻普所述的科学理论必须具备的“可证伪性”,因此是伪科学。
杨小明(科技哲学教授):大道无言,大象无形。以整体、有机与综合为视角的中国文化、中医,以无方无体为法,以万有不变为旨,无形胜有形,不变应万变,兼容同化,吐故纳新,此“道”也。相对于“技”、“艺”、“术”或“器”等味道浓烈的西方近代科学包括西医而言,中国文化、中医就是超越于科学的“艺”与“术”的整体——“艺术”了。
交锋二:中药“复方”能不能治病?
方舟子(科普作家,分子生物学博士):中医的“复方治疗”,动辄几十味草药一起上,撞大运,碰巧某种草药里面含有对所治疾病有效的某种成分(尽管如此,这也只是概率非常小的事件)。
米烈汉(中医学教授,中医主任医师):如果用“碰巧”能解释复方,那方剂学是研究什么的?中药的配伍是按照君臣佐使的规律进行的。方剂学就是研究药物组合的规律的科学。如果医生靠“碰巧”、靠撞大运,那么所有的医生疗效应该是接近的,为什么还有名医呢?
交锋三:中医对国人健康繁衍有无贡献?
何祚庥:中国有最为优越医疗条件的皇室,在道光皇帝时代未成年人死亡率是……百分之四十五,到了同治、光绪皇帝时期,亦却清末是百分之三十四,民国时代是百分之十,解放后则是零。这就是中医和现代医学在人口死亡率问题上的贡献。
米烈汉:清朝皇宫里一个家族里几代人的婴儿存活率不高的事实,因为样本太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结论。如果拿这个说事,希望何院士能在唐、宋、元、明几个朝代多选一些样本。此外还要注意,太医因为时时刻刻都有杀头的危险,他们治病的基本思路是,宁可治不好病也不去冒一丝风险。何院士列举的道光、同治、光绪年间,没有哪个太医是后世公认的中医大家。
交锋四:中医该不该取消?
张功耀(科技哲学教授):中医是不科学的理论,应取消中医。废除中医问题,已经断断续续地讨论了120多年。我们必须坚持把这个人命关天的问题继续讨论下去。
杨小明:中医的法自然、致中和、不执定体、以平为期、防患未然的大道,正是西方文化所缺失的大智慧,对于消解西方文化尚力、逞强、用机巧、走极端所带来的现代文明病,无疑是一帖不可多得的“救世良方”。“废医”论者所携以自重的洋人倒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未见洋人有“废止中医”的提法,反倒是受惠于中医数千年的某些“中国人”却对中医恨之入骨,令人费解。
交锋五:看病选中医还是西医?
方舟子:医学科学也应该只有一种,没有中西方之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我发誓绝不再尝试看中医、喝中药。
米烈汉:今天的中医医院,一旦遇到疑难疾病,就会请中医、西医会诊,哪些病用中医治疗疗效显著、痛苦少、后遗症少、花钱少,哪些病用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医生们都是清楚的。 本报记者 郝建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