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长安集团汽车产销量达到70万辆,这个数据,支撑着重庆紧跟上海、长春、武汉之后,位列全国第四。
如果说重庆与中国“第四城”的话题颇多争议的话,那重庆作为中国“汽车第四城”则是当之无愧,没有争议的。
70万辆的数据,能够让很多人宽心———从市领导,到普通市民。从1983年第一台长安微车诞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重庆直辖之后的超速发展,长安集团已经成长为一个汽车航母,足以担当新兴直辖市对它的期望———百亿级的产业,整车和配套产业数以十万计的庞大就业人口。
而在10年前,也就是直辖初年,长安汽车在国内微车行业排名第四。这10年,长安走过怎样的风雨历程?
微车“苦旅”
“面的”、“微面”、“拓儿”、“拓儿车”———这一系列亲切的称呼,都与一个重庆的汽车企业有关。可以这样讲,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普通百姓生活最密切的汽车厂,就是重庆长安。
因为价廉,长安奥拓成为许多人的第一台轿车;因为省油,长安系列微型货车成为无数小企业主的致富帮手;因为体态小巧,长安微面活跃在城市和乡村的支线客运线上。在中国的汽车品牌中,“长安”是最亲民的。
1995年,也就是直辖前二年,第一台长安奥拓下线;1999年7月,也就是直辖之后两年,奥拓·都市贝贝(电喷型)面市,2000年5月,羚羊电喷轿车SC7101面市;2001年,长安福特小型车嘉年华上市;2005年4月20日,长安铃木Swift雨燕上市———
从重庆直辖前后至今,重庆长安集团与他们的外方合作伙伴一道,为中国提供了多款适合当时国情的乘用车。但这条路,长安集团走得并不轻松,这一路,堪称苦旅。
从长安奥拓在国内率先打出“百姓”牌开始,长安就成为中国私家车和“百姓车”的先锋,但在2000年以前,私家车市场远未成熟,当时的汽车消费,是以集团购买为主。微车消费力不足,而且利润较低,与长安系列同时在市场上销售的另几款合资品牌,因为有公车消费的强大支撑,赚得盆满钵溢。
俗语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长时间的市场磨砺,也让长安收获宝贵财富:长期的市场压力,让企业学会市场判断;多年对小型车、微型车的执着探索,令长安成为该领域的高手,一旦市场细分实现,长安立马就能成为该细分市场王者;中国广大的农村、中国之外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对微车的巨大潜在需求已经显现———
宝剑锋从磨砺出。凭着多年苦旅,长安一旦发力,足以令对手感到压力。
“时尚”先锋
借着这次“直辖十周年,中国主流媒体看重庆汽车”的契机,记者与来自其他城市的汽车记者有了一些交流。在他们的口中,长安这个老牌企业,竟然更多地与时尚联系在一起。
杭州日报汽车专版主任说,长安福特生产的福克斯在杭州很受欢迎。因为经济发达,杭州市民对车很挑剔,而长安福特生产的福克斯,尤其是两厢福克斯受到杭州高级白领和中产阶层青睐,原因是动感十足,造型时尚。
2006年福克斯上市,对长安来说是一个分水岭。
一个来自深圳的汽车记者还提到雨燕和马自达3,说这两款车造型时尚,还很适合改装。
其实“长安系”的时尚车型,从低端到高端,已经可以涵盖一个很广的市场领域———奔奔、雨燕、天语SX4、福克斯、马自达3、沃尔沃S40———
而新近上市的两厢天语SX4,更凭借其时尚造型和时尚的“Crosover”休旅车概念,在市场上一炮打响,订单已排得满满当当。
近几年来,长安凭着一系列漂亮的手笔告诉竞争对手:长安不但擅长制造“草根味”浓厚的平民车,对时尚前沿的车型运作,长安一样可以玩得得心应手。
厚积薄发
长安总裁徐留平说,凭着长安集团多年的努力,我们要厚积薄发。
2007年6月7日,重庆直辖10周年庆典前,全国主流媒体聚焦重庆。面对他们,长安集团总裁徐留平透露长安人的雄心:2010年,长安集团要实现汽车年产销2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要达到120万辆!
在两届企业掌门人的带领下,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把以前在微车行业排名第四的长安汽车,发展壮大为能够挑战“三强”的国内第四大汽车集团。
徐留平对中国汽车工业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未来十年,可能在前半段,国内有些小型汽车企业还能勉强维持,但到后半段,就可能经历一个“大洗牌、大淘汰”的过程,生产集中度会更高。长安必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中冲杀出来。
对长安的未来,他有理由乐观:“长安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与合资合作‘两条腿’走路,自主创新与合资合作是长安得以加速奔跑的前提,也是推动长安奔向美好未来的原动力。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阶段;自主品牌空间巨大。长安必须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到2010年,如果长安集团年产销200万台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不但能夯实重庆作为中国“汽车第四城”的地位,还大有可能更进一步。长安,承载着所有重庆人的厚望。
天助自助者
10年前,重庆人以长安自豪,因为那时国内能造车的城市很少;今天,重庆人以长安自豪,是因为长安生产的好车很多。
眼下的长安集团,除拥有“长安”这一自主品牌,还成功地合资运作了福特、铃木、马自达和沃尔沃等品牌。如此耀人成就,在偌大的中国中、西部,唯长安独有,唯重庆独有。
直辖,自然会带来很多机遇,但这机遇,却不是天上掉馅饼,对每个企业而言,产品的市场运作全过程,都得靠企业自己一手一脚亲自打理。梳理长安这些年来的发展,会发现历史是多么眷顾这个企业,同时,长安总能及时准确地把握住一次次关键的时机,同时保持前瞻性,从而成就自己在今天中国车业的显赫地位。
回想长安造车之初,并非没有竞争对手,不论是微轿还是微面,在西安、天津、柳州、贵州,都有类似的产品在生产,但最后,这些企业大多并入其他汽车集团,唯有长安,凭借强有力的市场运作,坚持到今天,并发展壮大。
2000年之后,国内车业掀起一股合资热潮,大型汽车国企纷纷选址沿海发达城市,合资生产国际市场主流车型,大赚快钱热钱。面对诱惑,长安一方面加快合资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加大自主开发力度———2003年4月,长安第一款概念车“杰勋”在上海车展亮相;2004年9月16日,长安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车“长安CM8”下线,2006年9月20日,长安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长安奔奔”下线,很快形成月销数千台的旺销态势,成为细分市场主流车型。
当国内几大汽车集团几乎已放弃自主品牌、自主研发,一味“拿来”国外畅销车型的时候,长安已在自主品牌领域开疆拓土,事业蒸蒸日上。长安已经看到了下一步:对自主品牌汽车而言,春天很快到来。
西谚有云:天助自助者。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记者 曹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