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仔饭
陈少白祠
鲫鱼簕菜汤
江门鱼场
开平砵仔糕
开平赤坎
开平横牌村
开平瑞石楼
康有为故居
焖鹅
牛脚皮
七彩开平砵仔糕
烧鹅
台城
台城
步行街
台城
陈宜禧塑像
五邑花肉王
咸香鸡
新会巴金亭
新会庭院
新会学宫
文图/茉莉
南国的乡村,虽然里面包含了不少的痛苦,但是表面上它们还是很平静,很美丽的!这是巴金在1933年,于五邑旅游时所写的笔记《机器的诗》中的一句。当我实在无法用最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个充满传奇的桥乡时,却意外地发觉,早在几十年前大师已经用诗的语言作了概括。
如今的广东江门地区,在传统的称呼上一般叫做五邑,下辖有鹤山、开平、台山、新会和恩平五市(区)。是著名的侨乡,自鸦片战争始,这里的人们就开始大批出洋谋生,经过一辈或数辈人的艰辛拼搏,渐渐积聚了些产业,于是侨乡本土的生活和观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当时在政治经济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而言,就有司徒美堂、陈宜禧、陈铁军和谢维立等。
开平:落日碉楼繁华处
有这么一个地方,在一片广阔的农田、碧绿的竹林深处,一幢幢欧陆式的碉楼突兀地耸立其间,在落日余晖处,无言地诉说着那些关于繁华、沧桑和奋斗的故事。这个地方就是开平,这里的古建筑虽然特别残破,却有妙不可言的神韵隐约地呈现,为昔日华侨的生活方式作着佐证,形成了极富有异国田园风情的地方,那田园诗般的自然景观,加上人为建筑的精湛技艺,这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寻找着心目中的种种想像。
在旅游的推介里,园子角落的广播里,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立园主人谢维立的至情至性的轶闻。作为过客当然无法体验到此间生活的感想,就如那条长为一公里的私家运河一样,本来是专门修建来运载建筑材料和园内的生活用品的,如今其功能只是供观赏和鱼儿嬉戏;很多游人往人工运河里投放食物,锦鲤象别处的一样,遇到有食物就挤拥着争先恐后去吃,百年前的锦鲤想必也是如此逗园子里的人开心,就象现在总也能引来游人的欢呼一样,子非鱼又焉知鱼之不乐呢?
我则更佩服这种生活方式里面所蕴藏的智慧,比如在每一幢楼都有自来水提供,有豪华的美式浴缸,这套设计是利用位于一楼的水井,用水泵和水管把水送到每一层楼。屋顶是利用琉璃瓦反射光线,再建一个散热通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冬暖夏凉的空调设备。
除了立园之外,开平几乎到处可见不同形状和风格的碉楼,每一建筑物的外观突现建筑者的个性,或艺术氛围浓郁或气派非凡或在细节处出人意表,按建筑材料可分为:钢筋水泥楼、青砖楼、石楼、泥楼。建筑碉楼时所用的钢筋水泥都是进口的,主要源自从香港或海外,当年此地的水道系统发达。无论是哪一种楼,其共同特点是坚固耐用,有极强的防御能力,因为当年的社会动荡不安,匪帮横行,侨乡人为了自保所以建设碉楼,这是种易守难攻的建筑群;而这种建筑方式也成为抗战期间共产党地下活动的有利地势。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更是千姿百态,让人叹为观止。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欧陆式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而大多数碉楼综合了几个国家或地区的风格优势。在中国其他领土上西洋特色的建筑,大多带有西方殖民者硬性移植的色彩,而开平碉楼,却充分体现了华侨主动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注在千辛万苦建成的碉楼上。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不经意地便创造出一种绝世艺术,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
大多数碉堡的主人因为战役或其他原因,已经人去楼空,游人的足迹也只是匆匆而过,摄影爱好者变换着不同的角度,捕捉着碉堡的神秘美丽。
那晚我们在赤坎住宿,此地颇为人动心的是骑楼式建筑群形成的古街,也是广东地区历史最早的骑楼建筑。赤坎居住者多数是关氏和司徒氏两姓家族,这里也是司徒美堂的故乡。
在旧照片里,赤坎曾有先进的电影院和西餐厅。如今这里建立了影视城三家巷,电视剧《风雨西关情》在此拍摄,建筑的原型是依照欧阳山的《三家巷》里的描述,那是在清朝广州商业繁华昌盛期间的社会形态的一个缩影。
一大早被钻进窗帘蓬隙的阳光唤醒,拉开窗帘,阳光正照耀着古城的屋顶,天空是明亮的蓝色,空气是清新的甜润。河堤上早有洗衣服的女人在忙碌,水上的小船却还是在悠悠地荡漾着,比他们更勤快的是我们这些摄影发烧友们,镜头此起彼落。
在开平赤坎的清晨阳光里,我忽然了解到百年前立园幸福的那个女人,今天她依然在专门为她而建筑的立园别墅墙上矜持地微笑,我想她是满足的,一切浮华如烟云,她所得到的爱情却让人一直地羡慕开去。
台山:失落的机器诗
从三埠用过晚餐后开车出来,到达台城已经是华灯初上的时候,我们首先进入的是灯火通明的步行街,就如一个缩小版的上下九步行街,均为骑楼式的小高层店铺,游人在铺砌了陶瓷砖的干净街面行走。
正逢举办侨乡大会,客房紧张,几经碾转,最后我们在公园边上的私人小旅馆里住下。清晨醒后,下楼就到公园,这里的几座中西结合的拱桥很具美态,有特色,那些桥已经斑驳却隐约有可见旧日绰约风姿。
未出行之前,曾向在开平出生的一位中年人取经,他详细地为我们提供开平碉楼建筑比较集中的地图,然后他说如果有时间的话,台城是可以小住的,若那火车站还保留至今的话则更有意思了。
当时的台山还是名为新宁,新宁铁路是我国第一条用中国人的资金、中国人的技术修筑的侨办铁路,是陈宜禧在花甲之年倾力创建的,历时14年于1920年全线建成,此铁路从新宁到江门港,人们到达江门后经由水路转往广州、香港乃到海外,这条铁路不仅将新宁周边各镇的农副产品运送出去,而且还将海外和其他地区的建材运回来,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当年的新宁就建造有一排排的店铺楼宇,形成非常现代化的商城格局。后来由于战乱,这条铁路被彻底地毁坏,其铁轨被运往广西建筑黔贵铁路。如今在台城还耸立着重塑的陈宜禧雕像,据说为免其受风吹日晒之苦,所以加了凉亭。原新宁火车总站是一幢依照西雅图火车站修建的风格独特的西式建筑,不过在1955年被拆,如今那原址上的是大型的商场。
至于那坐火车观光的美妙感觉,在巴金的《机器的诗》中有详尽描绘,比如他说到火车渡潭江时,是开到船上,由船载着火车渡江,游人可下火车在船上行走观光。我们感受不到那些奇观,享受到的是时下的食物,这天在一家西餐厅里享受中西合璧的菜式,苦瓜排骨煲和各式煲仔饭是最受好评的,询问之后才得知,原来苦瓜是选用知名的杜阮苦瓜,苦中带甘,有阳光和泥土的味道,断不是平日里所吃的那种温室中栽种已经变成甜果式的苦瓜。
剩余的时间就到街上逛游,步行街的旧式建筑大部分都粉刷一新,这大概是依照广州上下九的穿衣戴帽工程的方式,总被我们戏称,那是为老妇人脸上涂脂抹粉,而使用的还是劣质化妆品,所以成品比较粗陋,所用的色块无法调配出历史的底蕴。或许再过经年,经岁月的沉淀,会再生出些悠然的韵味来。
在街边还邂逅了钵仔糕,这是以开平命名的钵仔糕,其实是用手工磨的米粉浆蒸制的小吃,口感弹牙爽口,清甜而有浓郁的大米香味,只是这边的还在米浆中加入不同的果汁或坚果,店主还自豪去告诉我们,平常制作的开平钵仔可多达三十多种不同的口味。
恩平:初尝侨乡菜的味道
此行的前三天,我们的心神无不被特色建筑牵系着,到了后来对建筑产生了审美疲劳,同行者吵嚷着要去放松心身,那么温泉浴是最佳的方式,所以就忽略台山还有的那几个大型建筑群,直奔恩平叹温泉。
温泉浴使人心身舒畅,也更让人感觉到饥肠辘辘,就近的餐馆未能满足老饕们的口腹,于是有心计的,就凭三寸之舌说服温泉渡假村的服务员告之我们,该到何处觅食。
小镇上的小店,竟然挂着众多诸如粤港十佳餐饮品牌的奖牌,更让人惊讶的是,一般的餐馆是男士主厨,老板娘搞经营管理,这里却相反,郑女士已经担任餐馆的厨师达二十年之久,更幸运的是,我们还得到了岑生伉俪的亲自接待,陈宜禧花甲之年上下疏通为建新宁铁路,他们也是年届六十之人,却还在经营三家餐馆,其中两家在广州是新开设的,五邑人们性格的坚忍不拔从中可见一斑。他们说的虽然也是广府话,但是具有明显的五邑口音和用词习惯,我很努力聆听,大概可以领会到八成,这天也是我们在旅途中与当地人接触时间最久、谈话最深入的时光。
我们聊的是侨乡饮食,当然少不得要了解郑女士的招牌菜,金香黄鳝饭是她改进传统的食品中最得意的代表作,传统的黄鳝煲仔饭将整条生的黄鳝放进煮开的饭煲里,像泥鳅钻豆腐一样,让黄鳝钻进米堆里,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夹生饭的情况,而且黄鳝未治净内脏让部分人无法接受,肉质也不甚理想,她就此做过无数次的对比试验,终于烹饪出让吃过的人都念念不忘的黄鳝饭。见我们喜欢尝试新鲜的,又上了一煲鲜香金凤饭,话说这金凤饭所用的的鸡肉还得是现杀的呢,果然够新鲜。
恩平牛脚皮是传统的小吃,在恩平小巷的街边档都可以吃得到的,是用牛蹄的皮制作,其特色主要是体现在芝麻酱汁上,微辣鲜香,加之牛脚皮表面晶莹剔透,咀嚼起来却富有弹性,口感极爽。
郑女士说他们的菜式煎炸烤的都很少,所以不会上火,就如这道古法焖鹅,是用特别调配的酱料焖制而成,最大的特点是无烧烤之弊,但又不乏鹅肉浓郁的香味,岑生自豪地笑,以鹅做菜的不计其数,传统的也有狗仔鹅,但是总不及他们的出品好吃。
五邑花肉王
是腊肉类的食品,一般的腊制食品都是要经过风干处理的,但是这款菜式则不然,在长达一周的腌制过程中,猪肉在酱汁中一直处于湿润的状态,腌好后,颜色金黄,猪皮、肥肉、瘦肉相间,各有不同的口感,肥肉的部位晶莹透亮,咬起来不会感觉肥腻,反之有吃糖冬瓜般的爽脆,瘦肉部分鲜香,猪皮却很有嚼劲。比之腊肉更甘香,佐酒最相宜。
因担心顾客吃煲仔饭会上火,所以餐馆会奉上凉茶,当然他们还会推荐簕菜鲫鱼汤,簕菜是五邑特有的野菜,枝节间有小刺,味微苦,但是可解百毒,加之鲫鱼的鲜味,饮后觉得回味微甘,苦尽甘来向来是人们的入世哲学吧。郑女士说,这豆角苗你们城里人肯定没吃过,其实是很有营养的,汤底是特别熬制的上汤。还有芋苗煲,用的是当地最有特色的梗粗大的芋苗,加之他们特别腌制的咸猪骨,那份野趣,让人赞叹。传统的菜式还有鹅汁焖干笋,这是五邑人逢年过节都会烹制的家常菜。
有他俩为我们点菜,这餐饭吃得让我们感觉在家里,有父母的贴心照顾着。还有很多特色点心哦,只好相约返广州后再去他们的分店叨扰。
新会:相见不如想念
新会随着车轮的滚动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新会的小鸟天堂因巴金的《鸟的天堂》而为人所津津乐道,多少人从小学开始就对此地存有满心的憧憬呢?
然则看景不如听景,见面不如闻名,有点让我们失望。因那几天下过连场大雨,所以湖水呈现出黄泥色,游人太多,鸟儿倒不见几只,坐在游船上,绕着那独木成林的大榕树,我们很快地兜了一圈,导游说因为来得不是时候,一些鸟还在休息,一些鸟还在外觅食未返。可是我们谁都没有耐心再在那观鸟亭中等待鸟儿返巢的一刻。
相距十公里处就是康有为故居,是青砖土瓦平房,背靠苍劲的高山凤山,山上有一风水塔,康有为被称为神童,六岁爬梯,祖父扶梯,他能随口吟诵出心中大志: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十七岁中举人就到广州求学,后来曾携妻回家暂住过一段时间,而如今的我们只有仰视着在云梯的康有为。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这茶坑村村子的古朴,大榕树苍翠,石板街泛着幽雅的光泽,在榕树下售卖新会陈皮的老人悠哉游哉,不急不燥,一如陈皮般的幽香阵阵。
说到这新会陈皮,自宋时就是知名的广货,其药用的功效卓越,而且是烹饪不可多得的调料,有别于其他区域的陈皮的苦涩味,新会陈皮自有味道芳香的特性。同行者无不人手一袋或几袋买来作赠送之用。
傍晚时分,驶过崖门古战场,已经错过了开放时间,就一路直奔往古兜里温泉,广告上说此地水质与杨贵妃当年的华清池的水相似,而我们记得的是让那些小深海鱼咬去脚步死皮的惬意。是夜因没预订房间,所剩余的房间不够我们住,只好折返到新会市区住。新会学宫的建筑很气派,当地的文风也旺盛吧,学宫前面建有免费开放的公园,亭台楼阁都做工精细,园中有人正在唱戏。
江门市区:白少故里未见茅君
白沙祠是一定要去拜谒的,进入到江门市区之后,以白沙命名的有地方有很多,白沙公园、白沙街道、白沙大道、白沙学校、白沙商店,想必在江门人心目中,白沙是不可替代的品牌。陈白沙开创了岭南学派,屈大均评论他为以道为诗之祖。
可惜在新会圭峰山时,我们因不分五谷已经多年,所以一直未能找到白沙先生用来制笔的茅草,陈白沙晚年用当地产的茅草心束扎成笔,创造独特的书法体,他称那茅笔为茅君,只是因茅草不如动物毛发耐用,使至茅龙笔几近失传,加之没有行内人士指点,我们自是无从得见了。
五邑近海,每个区都有海港,尤其以新会港最具有活力。海鲜类价廉物美,在江门的一条街上,我们遇见了晒鱼工场,那一排排的鱼仿佛是生活富足的最佳注解。
在这里的午餐吃的多是海产,烧生蚝是最让人受落的,有原味烧制的保持了原汗原味,蒜茸烧的香辣适中,紫苏烧的芳香扑鼻。
要结束五天的行程,心中还是欢喜的,此行的确是领略了很多,但总还带点遗憾,比如在江门市区时,因意见不一,未能光临北街的火车站旧址。
江门五天自驾游路线
第一天线路:广州上广佛高速--开平塘口镇立园--自力村碉楼群--百合镇马降龙--蚬冈镇锦江里瑞石楼--赤坎古镇(宿)
第二天线路:赤坎古镇--百合镇中坚楼百合镇横牌村--沙朗--陈铁军墓-开平三埠--台山台城(宿)
第三天线路:台山台城--恩平温泉(宿)
第四天线路:恩平--新会小鸟天堂、康有为故居--(路过崖门古海事遗址)古兜温泉--新会市区(宿)
第五天线路:新会--圭峰山景区--江门市区、白沙祠--返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