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全面审计三峡工程未发现挪用和严重侵占建设资金问题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记者张晓松 刘瑾)中国审计署29日说,首次全面审计三峡工程数百亿元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结果表明,它的投资控制和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较好,未发现挪用和严重侵占建设资金的问题,三峡基金做到了专款专用。
审计署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审计结果还说,三峡工程质量总体优良,建设总体进度有所提前;施工区环境保护措施基本落实,初步发挥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好于预期。
然而,审计署同时指出,三峡工程也存在着一些中小合同项目招投标制度不严格,部分单项工程监理工作比较薄弱,未严格落实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问题。
截至2005年底,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累计筹集建设资金1220.31亿元,累计完成动态投资642亿元、静态投资425.85亿元。
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潘晓军说,随着三峡工程大部分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审计署首次组织了对三峡工程的全面审计,目的是检查评价总体建设成效,督促加强后续工程管理,为竣工决算审计打下基础。
首次全面审计历时半年多,动用审计人员150余人,审计内容涵括了三峡工程资金筹集、管理、使用,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三峡工程建设效益,三峡总公司自身财务管理等方面。
三峡工程质量是此次审计的首要任务。审计人员抽查了钢材、水泥等6种主要物资材料,质量总体较好。经国务院质量检查专家组评定,审计的11个主要单项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平均优良率达87%。
三峡工程建设工期长达14年。潘晓军说,经测算,到2009年三峡工程基本竣工时,静态总投资可控制在概算确定的500.9亿元之内;预计动态总投资780多亿元,比1994年预测总投资减少350多亿元。
潘晓军说:“这说明,三峡总公司在合同管理、结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是比较严格的。”
审计结果表明,三峡工程施工区的环境质量得到较好控制,施工区段的长江干流水质保持在二至三类标准,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治理水土流失取得一定成效,完成了100多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
潘晓军说,目前库区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地质灾害、清水下泄、消落区环境治理以及部分支流污染等问题,都未超出初步设计报告中的范围。
尽管此次审计结果总体令人满意,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此次审计抽查的48个金额1000万元左右的中小合同中,有21个未招标,涉及金额3.13亿元,占应招标金额的51%;
在抽查的合同金额为53.01亿元的部分工程中,施工单位违规转分包8.65亿元,收取管理费5345万元;
在抽查的6家监理单位的1448名监理人员中,有740人没有监理资质。
此外,还查出结算管理和合同管理不够严格而增加建设成本4.88亿元等问题。
潘晓军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期长;有关法律法规不明确;内控制度不健全。
据悉,国务院三峡办和三峡总公司及相关单位根据审计情况已纠正违规问题金额1.39亿元,还出台了17项管理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工程建设管理。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