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刘鲁彬在父亲黄骅烈士雕像前。
本报驻沧州记者 李家伟 文/图
6月29日上午,黄骅市委、市政府在黄骅市羊二庄回族镇大赵村隆重举行黄骅烈士牺牲地遗址修复工程落成仪式。黄骅,这个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滨海小城也迎来了最尊贵的客人黄骅烈士的女儿刘鲁彬。而这中间更包含了黄骅一位老人历经16年的苦苦寻觅
黄骅是一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滨海小城,在国内,像这样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地方并不多。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英勇牺牲而将自己的名字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不能分割。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当然也对这个人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意。英雄已逝,但英雄留下的业绩已经深深融入了黄骅这片土地,而黄骅人民,也给予了英雄最淳朴、最隆重、最真诚的怀念。经过16年的苦苦寻觅,黄骅人终于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黄骅烈士的女儿。
一个人的业绩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
黄骅,原名黄金山,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良上村,自幼家贫。15岁时成为儿童团团长,17岁参加赤卫队。1930年参加红军,经过长征到达延安。1941年4月任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同年七八月份调往冀鲁边军区任副司令员。
黄骅虽然身居要职,但一直保持着俭朴、平易近人的本色,从不搞特殊。他以高昂的革命热情领导冀鲁边军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1943年6月30日,黄骅在新青县(黄骅市原名)大赵村开会时被叛徒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
1945年8月,边区政府决定将新青县正式改名为黄骅县(1989年撤县建市),从此,一位英烈的名字就这样与一片土地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黄骅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英烈业绩
6月29日上午,黄骅烈士牺牲地遗址修复工程落成仪式在烈士牺牲的大赵村隆重举行。黄骅当地领导及几任黄骅市领导来了,烈士故乡湖北阳新县的领导来了,烈士的女儿、女婿来了。周围得知消息的村民们也聚集过来,大家都想一睹烈士家人的风采,好好看看英雄的女儿。
黄骅市政府有关领导在致词中饱含深情地说,黄骅是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城市,黄骅烈士用鲜血滋润的这座城市始终没有忘记他,是烈士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勇拼搏,是烈士的英灵庇佑我们幸福安康。2006年下半年,黄骅市委、市政府决定重修黄骅烈士牺牲地遗址并确定了方案。2006年10月18日正式动工兴建,历时8个月,总投资64万元,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5平方米,依据黄骅烈士牺牲时的原景设计陈列,同时又增建了纪念馆、纪念广场、黄骅烈士雕像、革命烈士群雕等建筑。新建的遗址既是一座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部真实生动的黄骅革命史。
在仪式上,黄骅当地领导、阳新县领导及烈士女儿向黄骅烈士雕像敬献了花篮。
女儿在遗址感受父亲气息
在昨天的仪式上,无疑,一个人始终得到所有人的关注,这个人就是黄骅烈士的女儿刘鲁彬。黄骅烈士牺牲时,她还是在母亲怀抱里的一个孩子,如今也是一位65岁的老人了。
当刘鲁彬来到当年父亲开会、遇难的院子里,当她走进黄骅烈士牺牲的屋子里,当她亲眼看到父亲牺牲那天屋里摆的桌椅板凳时,这位老人再也止不住自己的泪水。多少年了,她终于来到了父亲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感受到了父亲曾经在这里留下的气息。她抚摸着屋里的那张桌子,泪水横流:“爸爸,我来看你了”,此情此景,周围的人们也都红了眼圈儿!
快跟当年的“老房东”握握手吧!78岁的村民刘炳怀拉着刘鲁彬的手泪水盈眶。当年,黄骅烈士开会、遇难的地方正是刘炳怀家前院的屋子。当年只有14岁的刘炳怀仍旧记得那天的情景。他告诉记者,那天下雨,黄骅他们在屋里开会,他先在外面玩后来回了家。不久,他听见屋里传来了枪声,等他和母亲出去时看见一位伤员,他与母亲急忙将伤员扶到了屋里。惨案发生后,黄骅烈士的爱人顾兰青领着队伍很快赶过来了,但黄骅烈士已经遇难了。
16年苦心寻觅终得“正果”
刘鲁彬之所以能够以黄骅烈士女儿的身份来到黄骅,亲眼看看父亲的纪念馆,这要“归功”于黄骅市的一位老人。
王新华,74岁,小时候家里是“堡垒户”。这位原黄骅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从1984年起一直苦心搜集着黄骅烈士的种种资料。
随着掌握情况的增多,王新华得知黄骅烈士很可能还有一个女儿在人世。他告诉记者,黄骅烈士共有3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在黄骅牺牲后落难而亡,第二个孩子在解放后也因病去世。据老人们回忆,黄骅烈士遇难时他的爱人正抱着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是个女儿。
这个消息让王新华惊喜不已。1991年,他正式踏上了寻访烈士女儿的道路。
王新华老人说,他走访了许多当年的当事人,得知黄骅烈士的妻子很可能改名后再嫁了。经过多年苦心寻找,王新华得知黄骅烈士的妻子改名叫“王毅”,因为南方“王”与“黄”谐音,而“毅”又取“忆”的意思。很可能在杭州生活。得知线索后,王新华直奔杭州,经过多次波折,终于找到了黄骅烈士的女儿刘鲁彬。
这些年来,为了寻访烈士女儿,王新华辗转贵州、云南、重庆、上海等地,奔波劳碌。当他今年6月份终于见到刘鲁彬的时候,两位老人禁不住抱头痛哭!
父老乡亲的情意让女儿感动
6月29日上午,在仪式举行完以后,记者对刘鲁彬进行了专访。情绪仍未完全平息下来的老人说到激动处仍是洒下热泪。“谢谢父老乡亲,谢谢黄骅人民,你们对我父亲的这份情意让我感动”,刘鲁彬老人也介绍了自己的生活经历。
刘鲁彬老人说,她原先随母姓,后来随继父姓。小时候母亲没有跟她明说,但总讲“黄骅叔叔”的事,还让她看照片,她当时就觉得这里面肯定有故事发生。1977年,母亲病重时终于和她讲明了身世,母亲也告诉她,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到父亲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告慰父亲英灵。但是,刘鲁彬初中一毕业就下乡当农民去了,一当就是8年。然后又跟着爱人到了青海一家化工厂工作,直到1995年退休后又回到杭州女儿身边。这时年纪也大了,而且重新搜集父亲的资料也有一定难度,所以回黄骅看看的事情就这样放下了。直到王新华老人找到她时,一句“太像了”钩起她无数心事,遂有了今日之行。
刘鲁彬老人告诉记者,她的名字中的“彬”原先其实是“滨”,正是寓意她出生在海边的意思,后来因为她小时调皮,名字才被改成“彬”。她爱人朱慧心是位总工程师,他们有一子一女,儿子在青海,女儿在杭州。如今她和老伴就像所有退休老人一样,生活得很是安定。
“父亲已经牺牲60多年了,没想到这里的父老乡亲们提起他时还是这样充满感情,这让我很感动,也很感谢。至于我自己,我终于回到了父亲身边,对我自己的身世有个了结,对九泉之下的父亲,也应该是个安慰吧。”刘鲁彬老人说,她真舍不得离开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如果有机会,她真想像父亲当年那样,到乡亲们家里坐坐、住上一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