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雕塑《呼归石》夜景效果图
号称我市最大、已创作6年多的城市雕塑作品——《呼归石》,至今没找到安家的地方。昨日,四位作者建议放在江北嘴的方案也被市规划局否认,原因是会使当地的城市空间、景观受影响。
《呼归石》长120米
《呼归石》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雕塑家吴浩与重大教授胡纹,四川美院教授吴时敏、四川美院雕塑家叶万青自1999年起创作,数易其稿。2001年,《呼归石》方案通过了市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评审。
评审团一致认为,《呼归石》雕塑方案是重庆城雕选题、选址、造型三要素高度统一的优秀设计方案。
吴浩介绍,四位作者设计了《呼归石》雕塑的体量——长120米,高10米,内部还有约2000平方米的建筑使用空间,设大禹轶事陈列馆、古琴演奏馆、涂山陶艺馆等。
南滨路缩影版被拆
早在2001年南滨路尚未开通时,有关部门便提出规划:要在玄坛庙段建造一个长400米、高18米的大型雕塑《呼归石》。后因该方案占地较大,被缩小成长120米的方案。
2002年,《呼归石》在南滨路做过一次小型展示,虽仅有原设计1/10的体量,但还是轰动了重庆。六年来,专家们一直寻找机会,希望能够让《呼归石》在这里落户安家。但没过多久,因南滨路开通,沿途被开发成商品房,《呼归石》一直未能落户,甚至连展示样本也不知去向。
选址江北嘴方案被拒
江北嘴正在建设的重庆大剧院,让四位雕塑者再次看到了希望。大剧院建筑高度一天天往上升,主体轮廓日渐明朗,眼前大江东去,涂山在望,呼归石畔千帆竞发的宏大场景在专家心中越来越清晰。
吴浩说,重庆大剧院的设计理念是“江中帆影”,而《呼归石》雕塑是“长歌呼归”,一个帆影溢彩,一个歌声荡漾,形象与音乐合而为一,不正是大剧院的灵魂吗?大禹是治水英雄,涂山女娇是美女诗人,英雄和美女,文学和诗歌,不也是大剧院的灵魂吗?
但是,他们的梦想再次被击碎。昨日,市规划局明确表示:重庆大剧院三面临江视野开阔,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它既是这一区域的地标,又以其极具个性的外形成为一组巨大的城市雕塑。如再在其附近设置体量巨大的城市雕塑,可能会使整个城市空间受到影响。
四位专家很失望:“我们不是想在大剧院前建一座同样大体量的雕塑,而是想让《呼归石》融入到大剧院环境中,如大剧院前的坡地、堡坎等都是设计雕塑的好地方。要表现重庆的山水文化、体现巴渝特色,振奋城市精神,在此地建座雕塑十分恰当。”
吴浩希望,《呼归石》能尽早找到安家之地。
记者 陈林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