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孩:大二北京创业
六年之前,17岁的香港姑娘刘丁恺飞到北京,读了两年中学,又读了四年大学。
刘丁恺称自己的家境“非常普通”,父亲现在在某大厦当保安,月收入大概一万港元,母亲是家庭主妇。
大二时,刘丁恺就决定自己创业。这个被通州工商局称为第一个“香港个体户”的年轻姑娘,已经在通州“新华联锦园”小区购买了一个店铺。120多个平方,总价53万元,全部来自家里的支持,打算卖一些内地不容易见到的进口食品。
刘丁恺说,父母打算将香港的房子卖掉,彻底移居北京,这也让她感觉“没有退路”。
曾荫权:棍棒打出的特首
曾荫权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的警察家庭,兄妹8人挤在警察宿舍里长大。身为大哥,小时候每星期至少要被父亲打一次。
1964年,20岁的曾荫权中学毕业,为了帮父亲供养弟妹,他放弃了读香港大学建筑系,当了一名医药推销员。半年后他报考港英政府又未成功。1966年,再次参考,他才敲开了公务员的大门。
1981年,曾荫权到哈佛大学攻读公共行政硕士学位。1997年7月1日,曾荫权获任香港特区政府首位财政司司长。
回归刚一年,金融风暴就袭击了香港。国际炒家炒卖港元,造成港元急跌,港股下挫。在关键时刻,港府大幅调高利率,并动用外汇储备大量购入港股,中央也多次力挺香港。结果国际炒家损失惨重。领衔打击金融大鳄的,正是时任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任命曾荫权为香港特首。今年3月25日,曾荫权再度当选香港特首。
香港回家10年了,曾荫权在他发表的香港家书《始终有你》中,用“悲喜交集”来形容这10年。他说他会记得10年来的压力、伤痛和心力交瘁,但是历尽险阻后,对于香港未来的10年,依然满怀信心:“那不会是上一个10年的简单重复。不甘平庸,追求卓越是我对自己和政府的要求。”
巴士阿叔:发标后要三戒
2006年4月27日晚上11时,开往元朗的68X路巴士上,打手机的阿叔陈乙东与身后需要安静的小青年发生冲突。“你有压力,我有压力,做乜挑衅我?”阿叔直骂了十分钟。车里另一位乘客用手机拍下场面传到网上,谁也没想到,陈乙东在半个多月后红遍香港。“我有压力”、“未解决”也成为市民的口头禅。
近日,记者在香港访到陈乙东。眼前的巴士阿叔穿着干净利落,左臂戴金表,右臂戴几串手链。脸色红白粉嫩,鬓角与上唇胡须经过精心修饰,连到一起。
这样的打扮与记者心目中拿综合援助的人有些对不上号。阿叔也承认,他现在除了1800元的综援,还有一些人士对他支援,生活并不差。
陈乙东也有风光的日子。
在做流浪汉时,他被一白领女子看中,并招为夫婿。同时,他也在金店找到了工作。后来阿叔与人合伙,开了广告公司。
“我是一个病态的赌徒。”阿叔说他赌性太大,公司输光了,更输掉了家人与朋友。巴士阿叔称,那次一骂成名后,他决定三戒,戒烟、戒酒、戒赌,使内心回归宁静。
抗非护士:有压力不敢说
杜健莹女士非典时是香港新界屯门医院一名护士长,负责筹建屯门医院的第二个SARS病房。回忆起SARS岁月,那种恐惧之下所展现的人性力量与香港人的伟大精神,总是让杜健莹热泪盈眶。
“我是临危受命。”现在说起那段经历,杜健莹的声音中仍有英雄主义的味道。“真的像打仗一样。”杜健莹说,非常感谢当时同事们的努力。有不少人是主动要求加入团队。
为了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杜健莹和她的同事想尽了办法。病房每天都要用掉50多套防护服。上一次厕所就得换一套。杜健莹还规定,每当给SARS病人做插喉的时候,3个人先做,一做完立即离开,去消毒,洗澡。换三个人接着上。接触时间越短,危险越少。
在精心的保护之下,杜健莹的团队,没有一人感染上SARS病毒。但在整个屯门医院,有6名医护人员感染,两名医护人员牺牲:A5病房内的谢婉雯医生与刘永佳护士。
“这一生,会永远为参与过SARS抗疫而感到骄傲。”杜健莹表示,经过SARS洗礼的荣光,以后工作会更加坚强。
陈太:执掌世卫赢在国力
2006年11月8日,瑞士日内瓦,陈冯富珍接过时任中国卫生部长高强的鲜花,两人微笑着拥抱致意。在刚刚结束的世卫组织执委会秘密投票中,陈太成为世卫总干事惟一候选人。她将成为世卫59年历史上首位来自中国的总干事,也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中第一个担任最高职位的中国人。
今年60岁的陈冯富珍,曾是香港第一位女卫生署长。在长达9年的署长工作中,她遭遇了霍乱、禽流感、SARS等重大“战役”的考验。几番“大战”下来,陈太赢得了“铁娘子”的称号。
2006年世卫总干事的选举空前激烈,陈太获得内地鼎力支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函各国政要举荐,吴仪副总理面授机宜。就在总干事一职花落谁家揭晓前6天,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中非合作论坛上,还为陈太做最后拉票。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邱震海认为,陈冯富珍的当选,除了她体现出香港人的专业精神、专业技巧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经验,另一方面是正在崛起的中国成就了她。
陈太自己说得好:竞选能成功,个人的能力魅力有帮助,但最关键还是国力。
赌马者:不索政府援助
元洲公屋外的公共场地上,绿树成阴。居住公屋的老人们大多都在此消夏。他们大多都有退休金或综合援助,生活无忧。对这样的日子,也在树下乘凉的罗伯有点不屑:“我不住公屋,不拿综援,不用求谁。”罗伯拿出赌马用的“电讯运财宝”,“我有这个,两餐不愁。”罗伯1953年生于东莞,十多岁就进了木场工作。1972年的一个夏夜,他与几个同乡翻过深港交界的梧桐山,来到了香港。
罗伯进了香港的一家成衣厂,每天都得工作10多个小时。“赌马不过偶尔玩玩,生活有动力,哪里会想到常去买马”,罗伯说。
后来内地改革开放,罗伯衣锦还乡。90年代,他开了一家小成衣厂,当起了老板。但是由于竞争不过本地企业,罗伯的厂倒了,老婆也带着女儿离家出走了。
2004年,只剩30多块钱的罗伯回到了香港。没钱没工作的罗伯只得向政府申请综援。在等待审查的时候,他在大街上撞到一个熟人,借了二十块钱,吃了一份排骨饭,剩下十块,罗伯一头就扎进了旁边的赛马会投注站。
赢了那么一大笔钱之后,罗伯也曾多次表示不赌了,好好过日子。但他的朋友们都不太相信。
茶餐厅老板:60年营役
梁伯70多了,但看上去只有50多岁,从早到晚,他都在餐厅里记账、跑堂、收桌子、陪聊天,还不忘给每个离开的客人,一个灿烂的笑脸和一句“多谢光临”。
茶餐厅最热闹的是赛马日。众多马迷,或是光着上身拿着马经的搬运工,或是衣冠楚楚,开着手机赛马频道的小白领,都围着电视,喊着加油。
看到自己的马跑在前面,连最文雅的小女生也不禁会喊出来。最后一秒必是鸦雀无声,随即是再次的大爆发,或赞或骂或气或妒,无一而论。“最有意思的是以前没电视的时候,用那个老收音机。”梁伯说,大家从头到底都一声不吭,把耳朵凑近了收音机,怕漏了一个细节,仿佛天地都静了下来。梁伯虽不赌,但也会被这帮街坊感染,跟着喊两嗓子,安慰失利的马迷,恭喜幸运的赢家。“我们干的这一行,顾客真的是衣食父母。”梁伯说这话的时候,眼里透着感恩。这眼神,很真诚。
钟镇涛:破产不自弃
去年10月17日,钟镇涛的破产令终于到期。整整四年,他的钱包里只有一张八达通卡和身份证。从一个身家过亿的艺人,到身负巨额债务的破产者,钟镇涛说:“好像做了一场噩梦,如今,噩梦醒了。”
2002年10月,钟镇涛被法院裁定破产,那个时候他的债务高达2.5亿元。与那时经常见诸报端的炒楼破产者在自己所购置楼产上跳楼自杀新闻相比,钟镇涛的表现也许更能代表大部分港人对待冲击的态度。在刚刚被宣布破产的时候,钟镇涛说:“我已做足心理准备,结果也是预料之内。我会以正面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日子,随遇而安。”他多次对媒体强调,自己的宗旨是“做人不应放弃”,大概这也是号称总数达到17万“负资产”港人的共同心声。
在经历过这一切之后,钟镇涛在歌中写道:“高高低低攀过弯弯曲曲绕过,得得失失多错摸,恭喜我,最坏时刻经已一一煞科……”
开开心心我再求什么,打不倒我打不倒继续过。”这座城市和他一样,奇迹般地愈合了伤口,像曾经走上岔路,现在却又回到当初的辉煌大道。
刘德华:劳模“香港造”
出道前,华仔是美发院的洗头仔,毕业于艺员训练班,教育程度不高。家境贫寒的刘德华,六七岁时,清晨四点多就要起来工作,帮家人卖炒面。他家有一个杂货店,放学回来后一直到晚上10点钟才可以开始做功课,一个半小时做完,12点钟之前睡觉,小小年纪只睡4个小时。
从小便有这种勤奋的根基,成为香港电影界“拼命三郎”自是不足为怪:1988年10部,1989年16部,1990年12部,1991年13部,1992年10部。两年前,香港排出20年来最高票房名单,刘德华累计17亿港元,成为男星冠军……
香港人送其外号“刘铁人”,大陆有人戏称其为“刘劳模”。
也许应了那句广告词说的:“成功,我才刚起步呢。”香港知名影评人石琪对华仔毫不吝惜赞美之辞:“这10年来,香港娱乐圈走下坡路,他不离不弃努力投入,又演又唱,做忠做奸,扮肥扮瘦,对港片逆境重生很重要。”
修鞋匠:当年股海弄潮
一头花白短发,眼镜挂在鼻尖,坐在中环毕打里的鞋匠张惠明飞快地用锉刀铲开鞋底,磨去坏皮,补上胶,飞针走线,颇为熟练。这个面容平静的修鞋匠,30年前,曾熟练地在股市里操控大把大把的钞票。
56岁的他1972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系,正遇股市大旺,他在金银证券交易所任职,在中环康乐大厦上班,每天只上3小时,钱多到花不完。最后索性一年只工作1/3时间,其他时间去周游列国。
第二年,他买入合和及新地各一万股,结果遇上大跌,血本无归。1997年起,张惠明开始在中环修皮鞋。一月下来,月入万余,养家糊口足矣。
张惠明知道现在香港与内地的股市都不错,但他并不再参与其中,甚至连股指都不会再看。“我们当年玩股票是投资,他们现在是赌博,赌跌升。”
2007-7-1 2:58:59 2007-7-1 2:50:42 2007-7-1 2:50:232007-7-12:50:05 2007-7-1 2:4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