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纯基础性的高能物理理论研究,许多人难以产生兴趣。清华大学物理系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研究所教授庄鹏飞却兴趣盎然地做了25年研究。
在2005年、2006年两次国际夸克物质大会上,他的论文几乎被所有相关实验的报告所引用;在2004年国际高能物理大会、2006年国际夸克物质大会、2007年国际核物理大会上,他都做了报告;他开创了量子力学教学新模式。
“做一个为科学奋斗的人”
“科研是条艰辛的路不论最终能否解决问题,都要做一个为科学奋斗的人。
”这是庄鹏飞对学生说得最多的话。
1992年,庄鹏飞去德国留学。德国基础学科的研究环境从硬件和软件上都比国内好得多。其间,奥地利维也纳一家知名科研机构以丰厚的利润聘请他去工作,被庄鹏飞拒绝了。“人要有感恩的心,要对国家感恩,对社会感恩。目前,国内的基础学科研究更需要我,也更适合我。”5年的留学生涯并未改变他的赤子之心。1997年,庄鹏飞回到祖国。
他选择了清华大学。来清华之初,庄鹏飞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硬板床一半放书一半休息。
一年以后,庄鹏飞全家搬到了北京。为省钱,庄鹏飞将所有的家具从老家托运过来,意想不到的是,集装箱失窃,东西几乎全部损失。
这是庄鹏飞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妻子的工作问题要解决、教授的职称要重新认证……但他对科学的执着,并未因生活的艰难和变故而有任何改变。
“做真正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白色的病房里,孙高峰喝着师母做的汤,心里感慨万分。孙高峰是庄鹏飞的学生,因为疝气住进了校医院。在小孙住院的这段时间里,作为导师的庄鹏飞一有空闲就去看他,并一再叮嘱妻子学生就是孩子,我们就是他们的父母,一定要照顾好他们。
“做真正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是庄鹏飞的职业理想。“我办公室的门永远为你们敞开。”庄鹏飞这样对学生说。
《量子力学》是物理系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中一门很重要、很难学的基础课。许多课堂上看似理解的知识,学生下课后又不懂了,怎么办?
庄鹏飞借鉴德国的教学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开创了量子力学教学新模式,即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然后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他还组织学生创办了量子力学教学网络。24小时为学生答疑“所有的问题都应该允许,所有的问题应该有反应”成了网站的宗旨。
庄鹏飞成了学生最欢迎的教师之一。
科学是平等的,实验室、教学楼里时常会看到庄老师与学生争得面红耳赤。
“你说得对,我错了”、“做得很好,继续努力”。民主、平等、谦虚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庄门弟子”中,“学术新秀奖”、“吴有训奖”的获得;物理学顶级刊物论文的发表……学生每一次学术上的进步,每一次成绩的取得,都是庄鹏飞最幸福的事。
“党员就要做得更好”
作为共产党员,庄鹏飞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虽然只有3年党龄,但他18岁的时候就递交了第一份入党志愿书,因为特殊的年代,这个愿望的实现延迟了近30年。
深夜的清华园,微风荡漾,实验室里的灯依旧照亮着教授和学生。这样的敬业精神感动着庄鹏飞。
“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作为党员,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把教学和科研做得更好!”庄鹏飞淡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