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西宁7月1日电(记者李佳)听过“花儿”吗?至少你一定听说过。6月29日,“中国移动·民族之旅神州行”采访团来到“花儿”之乡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当晚正赶上当地的庆“七一”文艺演出,幸运地听到了甘肃“花儿”王子何清祥的歌声。
何清祥还没有出场,广场上从十里八乡赶来的观众已经明显地激动起来,旁边一位坐车从25公里外的乡下赶来的东乡族大爷告诉我,他们非常爱听何清祥的歌。
热烈、深情而又含蓄的情感,从歌声中一直冲到你的心里,让你的心随着旋律起伏激荡,因为有些方言,我不能完全听懂歌词,但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和周围东乡族的同胞一样,深山中,月夜下,沉醉在这发自内心、直击内心的歌声中。
实际上,这歌声岂止打动了我这来自千里之外、第一次现场听“花儿”的陌生人,它更飘洋过海,打动了海外的听众。还是那位大爷告诉我,2006年,何清祥在新加坡举办了个人演唱会。
在随后的采访中,何清祥告诉我们,在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举办的那次个人演唱会中,虽然很多观众即使看字幕也不能完全明白歌词的意义,但他们仍然“听”懂了,并且非常喜欢。
“一天不唱就像没吃饭一样难受”,这就是“花儿”对东乡族汉子何清祥的意义。在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他接受了正规的声乐教育。为了让“花儿”流传更广,甚至走向世界,他在语言、旋律、歌词上都进行了一些改良,让“花儿”变得更好听了。热爱传统艺术,同时以开放的心胸注入现代元素,是这位东乡族艺术家的思考,更是他的成功实践。在晚会广场上,一位东乡族少女告诉我,何清祥的歌声让这里的年轻人也爱上了“花儿”,她现场就随口给我们唱了两句。这位20岁的东乡族姑娘,刚刚在晚会上表演了舞蹈,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这里,一个姑娘穿着演出服抛头露面,是要面临一定压力的。
中专毕业,做护士,去旅游,遗憾自己没考上大学,这些事情,对一个大城市的女孩,实在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大山里的女孩子,这一切都需要眼界和勇气。在这里,女孩一般初中毕业就要回家准备嫁人了。这要得益于她的家庭,虽然文化不高但很开明的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哥哥和舅舅,这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连她不识字的父亲,现在也在跟她的母亲学认字。
在四世同堂的东乡族老人马有德那敞亮热闹的小院里,他的外孙媳妇,一个同样上过中专,有自己的职业的二十出头的东乡族姑娘,对自己有学历、有职业感到特别自豪。“因为我有工作,所以才有机会自己找对象的,”说到这里,她一脸幸福。作为儿媳妇,她要每天一早先打扫院子,做饭,然后才能去上班,还要承担午饭、晚饭和其他家务,比起这里常见的不工作的家庭主妇,她当然要辛苦得多,但她还是愿意选择继续工作。
这个小院,属于马有德老人和他在县人事局工作的小儿子,小伙子曾经在天津上学,专业是涉外商务,会阿拉伯语。现在,他的函授本科学业已经快要完成了。
在东乡县锁南民族小学,我见到了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与母亲和兄姐相依为命的东乡族三年级男孩马小明,太小的孩子,说不出什么远大的理想来,只有一个念头:一直读书,一直读书。
所有这一切,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比如大部分的女孩,在上完初中之后,还是会过着与她们的上一辈一样的生活;比如在马小明的班里,大多数的学生,连临夏市都没去过。
但无论是已经让“花儿”唱响世界的何清祥,还是那两个平凡却勇敢的女孩,抑或是胆怯地说出“我要读书”的小男孩马小明,都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大山里的民族的未来。
背景资料 东乡族是以12世纪和13世纪居住在中亚一代信仰伊斯兰教的伊萨尔特人为主,通过经商、传教来到甘肃河州(现临夏回族自治州),与当地回、汉等民族融合,逐步形成了现在的东乡族。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衣食住行及风俗习惯与回族基本相似。东乡族语基本上同蒙古语相同,同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花儿”是民间艺术,流行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传唱在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和“藏、裕固等众多的民族当中。“花儿”曲调高亢嘹亮,自由奔放。有谚语说:“花儿”本是心里话,不唱呀由不得自家。临夏是“花儿”之乡。
全家福:2006年6月29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马有德老人(前左)一家,在自家盖的小院里合影。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衣食住行及风俗习惯与回族基本相似。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