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新特区”江西准备好了吗?
继南部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成立经济特区,东部的上海浦东、北部的天津滨海成立改革试验区之后,2007年6月9日,西部的成都和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欢喜中,有人称此次“新特区”设立是“生了一对双胞胎”,“成渝一家亲”的成都重庆双双成为“新特区”,一时成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商人及百姓的美谈。可就在川人为之欢欣鼓舞时,一些曾参与此次城市对决并自觉有些“斤两”的城市却只能扼腕叹息,其中就有南昌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伙伴——武汉和长株潭。
我们关注武汉和长株潭,是因为在号称继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之后我国第四大城市群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武汉、长沙和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仿佛丽人颈脖上的一串珍珠项链,分别形成三个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和南昌都市圈。对于此次落选,武汉和长株潭两地心存高远力争第四批“新特区”,两地一旦成为“新特区”,之于周边非“特区”,在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将享有不少优惠政策和扶持。果真如此,武汉、长沙、南昌原本有望“三圈鼎足”的态势将被打破,弄不好南昌将背负珍珠项链上的“短板”,其对省内城市的向心辐射力也将势必减弱。而实际上,九江、赣州、萍乡等城市的“摇摆”之心早已渐露端倪。
本期《都市新观察》将从有如双子星座般紧密联系的深穗两城“特”与非“特”的较量、新一轮“新特区”诞生及下一批“新特区”的争夺中,以广东、重庆、江西三地经济专家的视野,试图看南昌及赣城市的机遇与挑战,并从中勾勒出些许轮廓。有城市经济专家形象描述,非“特区”若善于借力打力,与“新特区”之间将是一场“化骨绵掌”与“吸星大法”的对决。
★“特”与非“特”的较量
彭澎点评深穗两城定位
彭澎管理学博士,政治学研究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兼任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委、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广州政治与行政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理事。主持或参与编写10余本书,发表近百篇论文,涉及国际政治、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企业改革和行政管理学等多个方面。
对于这轮“新特区”的设立,专家们表示,其突破性意义虽然没有当初深圳特区那么大,但是,对于地区发展而言,其激发的经济能量和示范意义依然不容低估。因此,即便一些城市落榜却依旧痴心不改,企盼着第四批、第五批乃至第N批“新特区”机会垂青自己。与此同时,“特区”城市与相邻非“特区”城市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的讨论也在进行中。
以己之长成就独特城市定位
《江南都市报》: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广州和深圳注定要成为冤家。一如沈阳和大连、济南和青岛、南京和苏州等要成为冤家一样。其中原因不外乎“一山难容二虎”。1979年起,深圳、珠海成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有着“华南王”之誉的广州却与“特区”无缘,原因何在?且随着这两个经济特区的发展壮大,广州是否感受到危机?广州采取了哪些主要应对措施?
彭澎:当时,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推进“一国两制”构想顺利实施。由于深圳靠近香港,珠海靠近澳门,考虑到港澳和内地关系的对接和构筑,才选择在深圳和珠海设立“特区”。而广州与香港、澳门有一定的距离,发挥不了这个作用。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珠海之于广州并未构成威胁,而深圳的经济实力却紧追广州不放,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远非广州可比。但是广东省政府对两个城市的定位却不同,广州的主要应对措施在于继续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三大支柱产业,以及培育生物制药和软件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
此外,广州还新近提出以“广州创造”提升“广州制造”,即不放弃作为一个制造业重要基地的根基,但是将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因素注入制造业,使其成为先进制造业。这可能就是广州的独特优势。
广州“申特”纯属浪费指标
《江南都市报》:“20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天津”。这让人看到了,成为“新特区”意味着有超常规的发展空间。于是一些在中国区域经济中已经处于相对突出位置的重要城市,也试图加入这个受人仰视的“特区俱乐部”。但是,随着成都、重庆被确定为第三批“新特区”,广州等城市均无缘此次发展契机,这在情理之中还是出乎意料?
彭澎:个人认为,当历史走到今天,特区的政策普适化之后,再设立“新特区”根本没有必要。但是,如果非要增加一个“新特区”的话,最好在西部。
目前中国公认的有3个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因中国在东部已经有很多特区和新特区了,但内地却缺乏这样的组织形式。考虑到“新特区”的选择要置于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中,还是应该在西部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如果说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三个区域相连好比一张弓,那么有望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第四极的成渝两地就好比一支箭,张弓射箭可带动西部的发展。
此外,“新特区”包含有更多的社会因素,比经济特区有更高的要求。虽然广州本身也具有最好的基础。但是,广东已经有了深圳和珠海以及汕头。在这轮竞争中,广州显得创新思路不足,没有竞争力,有“浪费指标”之嫌。此次广州落选“新特区”,完全在个人意料之中。
“两龙头”也是“两兄弟”
《江南都市报》:广州原本是中国的外贸中心,然而现在中国最大的外贸中心是深圳;广州港原本是华南最大的港口,但现在深圳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集装箱港;广州原本是华南的金融中心,但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把一切都改变了。您认为深穗之间的最好关系是什么?
彭澎:一直以来,深圳与广州的差异主要是不平等税收造成。为此,广东学者和规划界提出两者之间为“双龙头”关系,各有所长。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化工业,各有优势。加之,两城市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差不多,所以又是“两兄弟”关系。目前两城市之间没有太多的合作关系,但在产业结构上有互补关系。今后,深圳要朝着更加国际化,与香港一体化发展。而广州与佛山成为一个新的都市圈,朝“同城化”发展,这种关系的形成将使广州经济得到明显强化。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