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七月二日电(贾莉丽)“塑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就是想向世人展示黄河泥塑的独特魅力,为后人留点古文化财富。”年届花甲的兰州雕塑家徐广席摸着他的泥塑如是说。
随着北京二00八年奥运会的临近,执着泥塑的老人心里无法平静,他有一个心愿:“复活”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进军奥运。
徐广席,山东人,自幼钟爱美术,家乡一滩绿草,一簇野花,一堆石头,都成了他画画的灵感。一九五三年,当看到家乡明代古刹金典寺里壁画、雕塑毁于一旦时,十二岁的他十分痛惜,发誓要学泥塑技艺。
从此,他走上了坎坷而又艰辛的专业泥塑道路,为之奋斗了一生。
“水浒,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我要用泥塑的方式将它搬到人们的视线中来。”徐广席说。黄河泥塑水浒梦伴随了他好多年,游走大漠戈壁,倾听悠远驼铃。直到二00一年,北京申奥成功,奥组委向全国征集民间工艺品进京展览,他终于拿起了泥巴、画册。
七百二十个日夜,他常常忘记吃饭,忘记睡觉,陪着泥土度过,心思全部用在泥塑上,只为把梁山好汉塑得有灵性。两千公斤红土,一百零八个钢筋骨架,一百零八个大理石底座,在他的精心塑造下,最后终于化作了栩栩如生的梁山好汉。
泥塑的生涯,从一个字,一个成语开始,他仔细琢磨图样,揣摩人物性格,把握一百零八种不同的动作,衣着和神态,一心扑在泥塑事业中。据徐广席介绍,一个水浒英雄,至少要八十多个小时才能完成,尤其黑旋风李逵整整用了一百多个小时。
“泥塑水浒人物是以传统的白描图像为蓝本,但还要融入自己的再创造,过程是艰苦的。”徐广席说。在泥塑过程中,英雄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节他都不容忽略。众多人物不仅个性鲜明,英雄气概,还夸张传神。在众多泥塑里,武松身躯凛凛,相貌堂堂;李逵性如烈火,义重于山;张横嫉恶如仇、气愤大喊……。
“泥塑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体现人文奥运精神。”徐广席说。他希望用自己的水浒群雕来激发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变粗的骨节,熬红的眼睛,还有许许多多,塑了又拆,拆了又塑的水浒泥塑,都见证了他过程的艰难。但却常常忘记白天黑夜,他说:“雕塑的过程虽然艰苦,却永远美丽。”
目前,徐广席准备把相关资料寄往北京奥组委,相信在二00八年奥运会上,他的一百零八个泥塑水浒英雄定能前来助兴。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