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数以千万计的股民中的一员,“黄玉林”这个名字可能知者寥寥;但是在股票收藏界,提起黄玉林,股票收藏发烧友们却无人不知晓。
日前在中央财经大学举办的校园证券节上,黄玉林的个人股票收藏展吸引了众多媒体。
这是黄玉林的第一次个人收藏展览。让他兴奋的,不是闪烁的镁光灯,而是在展厅内穿梭的校园学子们。“看着那么多的硕士生、博士生对我的股票既好奇、又激动,觉得非常开心。这更加坚定了我把这条路走下去的信心。”
在黄玉林的寓所,记者目睹他的部分珍藏。一提到他的心头爱——老股票,黄先生马上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您看怎么介绍我的这些股票?不一张张介绍太可惜了。”
中国的顶级股票 从1994年股票实行无纸化以来,票据型股票在市场上慢慢绝迹了。而黄玉林对这些实实在在的老股票的迷恋才刚开始。
“这张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的股票,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工业史、近代航运史,也反映了中国的股份制历史。”谈起收藏的股票,黄先生如数家珍:“再看这张,1872年成立的烟台缫丝局,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烟台缫丝局在光绪八年发行了股票,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由承销商承销发行的股票。这张股票还在1883年上海"平准股票交易所"交易。”
据介绍,黄玉林的这张“烟台缫丝局”股票存世仅有两张,另外一张收藏于上海肇林股票收藏馆。2004年,黄玉林以近十万的价格从一位藏家手中购得。后来有买家欲出百万高价向他购买,但他断然拒绝了:“就以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股份制企业众多,市值大,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也难以估量,一百万体现不出这张股票的价值。这张股票还见证了清朝时期的"金融危机",1883年发生了"倒账风潮",很多股份公司都倒闭了,导致了我国企业最初的股份制发展走向了低谷。”
黄玉林随手又翻出了一张股票:“中国商务公司”股票。这张股票是在光绪31年,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党开展实业救国发行的股票。“保皇、保国、保种”是集资入股的口号。这张股票存世仅一张。“这种股票反映内容好,存量又少,价值很高。”黄玉林介绍道。
黄玉林最为珍爱也是“镇宅之宝”的当属一张“北京织锦有限公司”的股票,发行于光绪33年。“别人把它当纺织类股票买,但是我不这么看。织锦在古代是很名贵的东西,比如诸葛亮,他的墓葬里没有蜀锦陪葬,说明了他的节俭,也反映了织锦的价值很高。这家公司是为皇帝生产织锦的,与封建王朝的最高人物联系在一起,这张股票的价格是难以估量的。”
为了买到这张股票,黄玉林飞到深圳,与之前的藏主,一个香港人打了3个月的持久战——他认定这是一张有价值的股票,“非常少见”。精明的香港人抓住了他势在必得的心理,把价钱开得出奇的高,一点都不肯让步。最后黄玉林“投降”了,“要不以后可能就遇不到这样的了,错过了机会就可惜了”。
“这张黑龙江省齐昂铁路公司的股票,存世仅一张。是袁世凯称帝的洪宪年间发行的。袁世凯的称帝时间仅有83天,而这83天内留下了这家公司的股票,这是多不容易的事情。2001年的一个雪天,在哈尔滨买的,当时花了1万元左右。”“那现在它的价格呢?”记者好奇追问。“无价。”黄玉林笑答。
在黄玉林的家里,记者还见到了清朝最大的股票——水沙三埠股票。该股票长90厘米,宽70厘米。“这是浙江杭州地区产生于码头铁路之间的、具有帮会性质的股票。通过入股,形成对挑夫们的一种约束,他们只能在这家帮会做事。”黄玉林告诉记者,曾有买家开价60万元向他购买这张股票,但他没答应。
在黄玉林的收藏里,记者见到了一只媒体股——《少年中国晨报》。这份报纸是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同盟会的机关报,以宣传革命为主。“毛泽东、孙中山、袁世凯、荣氏家族、唐茂枝……很多股票上面都有签名,可以说是一种灵魂的传递,拉近了我们跟这些伟人、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的距离。也是我对这些股票最大的留恋之处。”
黄玉林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股民之一,90年代初便开始炒股,当时他还喜欢收藏古钱币、邮票。1993年,黄玉林在逛古玩市场时对股票收藏产生了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电气工程师出身的他,后来干脆转行,专职搞起了股票收藏。
黄玉林介绍说,清朝股票的稀缺性是其他所有的收藏行业所不具备的。现存世的清朝股票只有一百多种,黄玉林将清朝股票与古籍善本相比,“随着古籍善本收藏热的升温和其市场价的走高,股票收藏的价格也一路走高,但是,它的稀缺性比古籍善本还要强。清朝股票很难买到,存量少,内容丰富,价值高。”
“股票收藏是一个奇怪的领域,民间是主流。和别的收藏不一样,比如说文物,故宫的文物就是顶级的收藏,股票就不是这样。在股票收藏这一领域,国家博物馆是远远落后的。在官方方面,湘财证券曾经成立历道证券博物馆,有一些收藏,但是这个博物馆现在也没落了。”
“清朝股票处于我国股票的起源时期,投资回报率高,最容易吸引高端客户收藏,拥有它就是一种荣耀。”目前,黄玉林拥有34种清朝股票,包括解放之后的股票共计五百余种。十余年间,他在股票收藏方面的投资总计已达几百万元。
等待券商进入 最早开始股票收藏的时候,黄玉林一边收藏买入,一边交易卖出。2004年后,他开始以买入为主,尽管不乏大买家向黄玉林开出高价,但他很少参与交易。不少人对这种做法产生疑问,股票收藏作为一种投资,为什么不变现套利?
黄玉林关注的,显然不是眼下的利益。他将目光投向了更远处。“不能过多地关注绝对价值的高低,要关注收藏群体的主力何时进入。等真正的市场主力进入后,价格一定错不到哪里去。”
黄玉林眼中的收藏市场主力,便是券商。他认为,股票是券商自身文化的产物,最能反映券商的历史。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博物馆,中国券商也一定会有。“人对与自己有关的物品,都有怀旧的心理。什么时候国家博物馆、证券行业认可了它的价值,那时候可以考虑,而不是现在单纯地以价格高低来论。那时候,可能我卖一张股票,就可以收回所有的投资成本。”
当记者问他有没有和券商交流接触时,黄玉林的答案却是否定的。“现在去和券商探讨这个问题,反而可能会影响我的判断。所以,现在不论圈里圈外、家人朋友,说好也罢,说坏也罢,我都当没听见。这也是我从二级市场得来的经验:一旦在合理的价位选择了一个投资品种,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一条路坚持走下去 “一个人一辈子总要走一条路,这条路值得走下去。”对于自己所热爱的股票收藏,黄玉林信心满满。平日里,他除了关注二级市场、炒炒股之外,还通过自己的股票收藏网站www.csc668.com,与圈内收藏爱好者交流心得,弘扬股票文化。
在十多年的股票收藏生涯中,黄玉林对中国证券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电脑里,收藏着好多不同的网页,不但有历史和经济史类的,还有个人史、公司传奇等。他说他试图通过很多不同的渠道去还原当时的历史,从社会的宏观环境到个人的微观角度,有时候,你很难分清他到底是经济史学爱好者还是一个股票收藏家。通过查阅近代企业史的资料,在研究一张清朝股票的股份制规则时,黄玉林向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教授求教,两人结缘,于是有了他的第一次收藏展的举行。而黄玉林也被特聘为该校证券期货研究所的研究员。
“我现在享受着拥有中国最顶级股票的乐趣。”黄玉林乐在其中。(任晓)(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