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7月3日电 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全国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工作综述
新华社记者 刘铮 丛峰
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务农农民……随着这些人群逐渐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我国以城镇职工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向统筹城乡转变。
劳动保障部3日在成都召开的全国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提出,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都应有制度上的安排,水平可以有所不同,制度要可持续,项目之间可转换,工作上逐步推动。
社会保障水平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由于各地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开展了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探索。目前,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工作步伐正在加快,一些制度安排渐渐清晰。
如何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过去由于征地补偿标准低,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不少被征地农民陷入“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创业无资金”的状态。劳动保障部和国土资源部近日已下发文件,规定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不得批准征地。
成都市在2004年就将征地农转非人员一次性货币化安置改变为纳入城镇社会保险的制度性安排。对新征地农转非人员,由征地部门按照不同年龄段,分别一次性为其缴纳10年至15年的养老保险费、5年至10年的住院医疗保险费和发给就业补助金,确保社会保险制度覆盖每个新征地农转非人员。追溯解决了1991年以来27.65万户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
两亿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如果是空白,那么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居民就成为一句空话。在中央高度重视下,去年以来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增长很快。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516万和2916万。
以农民工集中的深圳为例,全市现有从业人员760多万人,其中农民工约650万人。针对农民工最大风险是工伤的问题,深圳市通过适当调低缴费基数等办法,使得635万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推出了个人每月缴费4元、既保门诊又保住院的劳务工医疗保险,全市410万农民工参加了保险,79%的门诊费用和63%的住院费用可以报销。
“政府能承受、农民能接受”的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在探索中。江苏省苏州市对务农人员参保,财政补贴50%至60%,突破了主要以个人缴费为主的筹资方式,激发了农民参保积极性。自2003年至2006年,全市对务农人员的参保补贴金额达到20.3亿元。全面推行老年农民社会养老补贴制度,对男满60岁、女满55岁的农民,每月给予80元至170元不等的社会养老补贴。全市80万农村老年居民按月享受基本养老待遇和社会养老补贴,覆盖率达到96%。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不等于建立完全一致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建立既统一、又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褚福灵指出,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格局,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过于理想化,要坚持社会保障标准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开展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如流动性强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如何转接、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如何获得稳定资金等。对一些复杂的、有争议的问题,劳动保障部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在制度、政策等层面给地方多一些自主权,加快工作步伐。
社会保障是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将满足和保障公民基本的养老、医疗等需求,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