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走向西藏。 500多名中外志愿者善心步行4500公里筹得2000多万元,将用于在云南、西藏援建30所希望小学——
用脚走出来的助学善款有多沉
本报记者 张文凌
6月28日下午4时,西藏拉萨宗角陆康公园一片沸腾,西藏自治区“盛世庆回归,爱心聚圣城——茶马古道公益助学步行筹款抵步礼”在这里隆重举行。
“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施比受更幸福’,只有真正的参与和体验,你才会有这样的感受。”步行团成员龙义说。
今年4月3日,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团西藏区委等单位与香港“苗圃行动”联合开展了“云南希望工程‘茶马古道·走向西藏’国际公益助学步行筹款活动”,在内地、香港、澳门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招募了30名全程步行志愿者,以及5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助走。全程步行的志愿者分别从云南省境内的西双版纳和腾冲出发,历经大理、巍山、丽江、香格里拉,然后至西藏芒康、左贡、八宿、林芝,最后抵达拉萨。活动历时3个月,行程4500公里,共筹得善款2000多万元。
此次活动筹到的善款,将用于云南、西藏两地的危校重建、教师培训及职业中学的发展等。主办方还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外界了解千年茶马古道的魅力及途经之地的教育、文化等发展情况,通过志愿者们的一路行走,来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及组织了解助学的讯息,并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
希望你可以把烛光交给我
“有首广东歌里这么唱:‘希望你可以把烛光交给我,让我也可以发这个光芒。’我希望自己能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全程步行的领队何洁芳是第一个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她从19岁开始做义工,自上世纪1994年开始,她8次参加“行路上广州”等公益活动,其中两次担任领队。
行走全程的步行志愿者伍永汉在香港做投资,他利用朋友的生日为这次活动筹到了20多万元。
“我的一个法国朋友最近刚好过50岁生日,听说我要来参加这个活动,他就叫朋友们把买礼物的钱都给我。”伍永汉说,“另外几个过生日的朋友,也用这个方法,叫大家不要买礼物,而是直接把钱给我。”
54岁的团员吴楚珊是一名家庭妇女,她说:“这次我本来不打算来的。但是今年3月,我在电视上看到温总理说,希望全中国的孩子都有书读,读好书,我就打电话给苗圃要求参加。当时已经没有名额了,可是我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最后他们终于让我来了。”
“这次活动有10个人走完全程,他们都来自香港。”也参与行走全程的“香港苗圃行动”云南项目办事处工作人员龙义说,“这10人中,有企业家、工人、退休干部、家庭主妇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并非人们想象的都是‘香港老板’。香港人的生活压力很大,抛开工作安排3个月的时间来步行,就意味着3个月没有收入,所以不能仅仅看到他们每个人交纳的7万元旅费和筹集到的6万元善款。”
从热带雨林到雪山之巅
“‘现在走了几公里了?’我偏头问身旁的同伴。‘刚走了两公里’。听到这个答案,我的心比脚还沉重,这已经是我今天出发以来第4次向同伴询问了。今天是4月10日,是我们从西双版纳景洪市出发以来的第6天。上午15公里,下午15公里,行走在西双版纳炽热的阳光下,迷人的热带风光此时只剩下逼人的热气。走了几天,脚底已磨起了水泡,每天收步后回到休息地,只想将自己扔到床上一动不动。不想还好,思想一开小差,不争气的脚底又开始习惯性地痛了起来。”这是云南省青基会助走成员诸珏俭的亲历日记。
从西双版纳到香格里拉,仅云南段的海拔就相差2500米,再进入西藏,有的地方海拔4000多米,气温低,氧气少,在这些地方步行并且保持每小时约5公里的速度对步行团成员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全程步行的人承受了这些挑战。
龙义说:“在云南丽江那几天天气非常冷,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下,有一天甚至是4摄氏度。香港一年中最低的温度不会低过8摄氏度,4摄氏度对于大多数香港人来说很难接受,并且还下着大雨。我们担心大家在雨中行走会感冒,而且丽江的海拔较高,感冒的话容易导致高山反应和肺水肿等危及生命的问题。但队员们却怕耽误当日的行程,和领队较真起来,一定要步行,不能因为下雨而放弃。”
“一步一步走完,才能向捐款人交代。回去好说,我的脚上都起泡了。”队员们说。
香港男孩许杰瑞在云南腾冲过了他9岁的生日。
为了让孩子从小有颗感恩的心和爱心,许杰瑞的父母报名参加了腾冲段的香港助走团,为他策划了这个具有特别意义的生日。许杰瑞在父母的陪伴下,一共走了7天,只有一天因为脚磨破了坐上随行车,其余每天都坚持步行25公里。
“这次来云南我有3个没想到。”许杰瑞认真地说,“第一,没想到内地还有那么多贫穷的人,我以为我在香港看到的就是最穷的人了;第二,没想到中国这么大。我们从香港来,坐了飞机又坐汽车,到腾冲用了两天时间。可是我看地图,这仅仅是中国的一小段;第三,没想到云南的自然生态这么丰富。我在路上看到很多的动植物。
“叔叔阿姨,你们路上吃什么?”
志愿者所到之地,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傣族、白族、彝族、藏族等当地的少数民族用他们民族的最高礼仪来欢迎远方的客人。一些老百姓听说志愿者是为孩子们步行筹款后,便自发地在路边摆起茶水站,让志愿者喝口热茶解解乏;有的立即从自家果树上摘下新鲜水果,塞到志愿者手中。
在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一所希望小学,孩子们早早排起队迎接步行团的到来。他们用稚嫩欢快的声音为志愿者们加油。还追着志愿者问长问短:“叔叔阿姨,你们路上吃什么?住在哪里?生病了怎么办?你们这样走累不累?”孩子们天真的问题,让一位志愿者心生感慨:“这些小孩子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碗白菜汤,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却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许多孩子还在志愿者们的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心愿:长大了要成为像叔叔阿姨一样充满爱心的资助者。
此次活动每到一地,当地都有上百名志愿者一同助走。中国青基会云南助走团也于4月和6月两次从北京千里迢迢前来助走,这些成员都是自愿来的,助走时间为两周。
团云南省委书记罗国权、副书记饶南湖、云南省青基会秘书长沈光鑫以及所经之地的领导都参与了助走。当地随团采访的记者说:“他们不是作秀,不是等记者采访完拍完照就散了,是真的和志愿者们走了10多公里。你可以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看到他们对公益事业、慈善活动的认同和尊崇。”
此次活动的计划是将筹来的善款在云南、西藏建至少30所希望小学。因此,考察希望小学的援建点、了解当地情况成为志愿者们行走途中的一项工作。
“志愿者们非常认真,每到一个学校,都要仔细用皮尺去丈量,并向当地干部询问各种具体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让当地干部都回答不出来,每个细节都要在现场落实。回到县城后,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讨论,晚上还连夜将报告写出来。”云南青基会副秘书长杜华杰说,“志愿者把严谨、科学、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带给了当地干部。用这种义工的精神去做每一件事,我们的工作会做得更好,这是我们这次活动另一个最大的收获。”
延伸阅读
苗圃行动于1992年在香港注册成立,是一个非政治、非宗教、非牟利、以义工为主导的慈善机构。“苗”是代表学生,“圃”是代表学校,而“行动”则表示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帮助中国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为募集助学善款,苗圃行动连续举办了“行路上广州”、“挑战12小时”等筹款活动。1997年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举办“行路上北京”筹款活动。苗圃行动自成立至今共资助重建逾650所校舍,资助内地学童逾21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逾1.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