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4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情绪突变成异常亢奋,性格逆转成过分健谈、自大、爱购物的人,可能是患上躁郁症。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调查发现,全港有百分之五点五人口患有躁郁症,即约每二十人便有一人患上该症。
调查又指八成受访港人都有一个或以上的躁郁症征状,当中包括家庭主妇、学生以及专业人士。
“好兴奋好开心,但又会好不开心,偷偷哭泣,情况约七对三。”已患病二十多年的章小姐,细说发病的矛盾情绪。二十岁时患上肠热病后,章小姐担忧健康引发抑郁症,一直服药至九○年才被诊断出患上躁郁症,她忆述自己在发病期间,曾做出异于日常习惯的事,“我本身好内向,发病时不但健谈,也有好多想法,想开化妆品店,又想开学校、烹饪班等。”
患上躁郁症的她亦曾签下几万元卡数筹备开设化妆品店,连累家人需负责部分开支,“我当时一个月可能只有几千元收入,但签卡几万元买大量化妆品,是收入几倍也没有后悔。”
目前章小姐的情况稳定,更将发病时写的诗歌集结成书出版,她呼吁存有疑惑的人士,尽早求医。
港大李嘉诚医学院精神医学系与港大民意研究计划合作,访问一千五百一十八人,发现近八成人士出现最少一个躁郁征状,其中有八十一人出现七个或以上征状,包括十四名家庭主妇、十三名学生、十七名专业人员和文员,均怀疑患上躁郁症,近四成人士未察觉病症。港大推算本港每百分之五点五人口患躁郁症,约每二十人便有一人患上该症。
港大精神医学系副教授钟家辉医生指出,根据调查发现,有七种以上的躁郁病征人士,其发病机率或增加一倍。他指出狂躁或者轻躁的特征,包括情绪亢奋、烦躁、情绪过分波动、自大、过快思考、注意力难集中、过度购物、过度健谈等。
钟医生又称被诊定为狂躁或第一型躁郁症患者,其情绪征状须维持最少一星期以上,而轻躁或第二型的躁郁症患者,则最少有四天以上的情绪病征。第一次发病通常出现在十五至二十五岁之间,与第二次发病一般相距五至十年,若躁郁症患者被误诊为抑郁症,将延误诊治,“抑郁症药物,可能令躁郁症患者的情绪更为波动,反延误病情。”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