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7月4日消息
台当局赈援“邦交国”海地的8300公斤食米,在今年4月被发现严重变质,惊动了国际粮食济贫组织(FFP)调查,并发函至台当局“外交部”要求能够查出原因。据台湾《壹周刊》报道,多年以来,台当局“外交部”的援外白米都是超过3年、岛内淘汰后用作饲料的过期米,而在这次白米出问题后,却将责任推给最下游的碾米场。
今年5月9日,台当局“驻海地大使馆”以电报告知台当局“外交部”,台湾第三批送往海地的援外白米中,共有10袋产生变质的状况。国际粮食济贫组织主席RabinMahfood当时刚好在海地视察,见到变质的米相当惊讶,而台当局“驻海地大使馆”察觉事态严重,立即向台当局“外交部”回报。
台当局“外交部”在收到通知后,便在5月24日发文给台当局“农粮署”要求调查,而“农粮署”根据问题白米包装上的封章,发现此批白米是由云林县仑背乡的俊谷碾米场所负责加工。
俊谷碾米场负责人林建男5月29日到“农粮署”作笔录时表示,加工的两千包援外白米,在今年2月初开始加工,大约一周完成,不但经“农粮署”中区分署检验合格,还经过公证,加工过程采一贯化作业,并无添加其它异物。林建男质疑白米可能是在运送的过程中,质量出现了异变。
而此批变质的白米是于2004年第一期(4月)所收割,送往海地时已经超过3年之久,而根据台当局“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相关的研究指出,陈放过久的白米易产生高致癌黄曲毒素,因此,国际间的买卖食用白米所存放的时间不超过2年。
屏东科技大学农业博士柯立祥教授表示,白米愈放愈久,黄曲毒素的产生机率就愈高,虽然公粮仓库都有规定湿度必须维持在13度左右,但地面会反潮,接近地面的稻米还是会产生质变,而这批稻米在海运的过程中,加上湿气,发生变化的机率就会更大。
俊谷碾米场负责人林建男也透露,台当局援外的稻米几乎都超过2年,每次都用旧米援外,出事只是早晚的问题,但是责任却推给小农民。而台当局“农粮署”在出事后,便怀疑是援外的白米遭到掉包,先和碾米场解约,并将全案移送至司法单位调查,再回函给台当局“外交部”处理完毕。(周先)
(责任编辑: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