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7月5日电(记者王海鹰)最近,中日两国的古生物研究人员确认,1992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崮山镇北大沙河发现的长毛猛犸象化石,是世界上分布纬度最南的长毛猛犸象化石。
这一研究成果被公布在国际顶级地学期刊《第四纪科学评论》(英国)2007年第4期上。
这一发现把长毛猛犸象的分布纬度向南推进了1度。此前被认为是长毛猛犸象分布最南地区的西班牙南部格拉纳达在北纬37度。
据中方参与研究者、山东省博物馆助理馆员孙承凯介绍,长毛猛犸象只适应于极端寒冷的气候环境,一般认为,活动范围是北纬40度~75度之间的晚更新世时期欧亚大陆北部及北美地区。长毛猛犸象化石在纬度如此低(济南在北纬36度)的位置出现,说明山东地区在末次冰期开始时至少有过一次显著变冷的气候事件。那时济南一带的气候环境大致与现在的西伯利亚相当,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左右。
通过在日本进行的碳14质子加速法测定,济南的猛犸象化石地质时代为距今3.315万年~3.325万年之间。这与格拉纳达的长毛猛犸象化石(距今约3.58万年)年代基本吻合。孙承凯说,这证实3万~4万年前,北半球曾大规模降温,从而使生活在寒冷地带的长毛猛犸象大规模南迁,到达了济南这样的低纬度地区。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