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造假人突破核心工艺
对制假者来说,仿造一元硬币易如反掌。
2004年7月,湖南娄底警方在新化破获数起制贩假硬币大案,其中有两个制造窝点的前身就是仿古钱币作坊。负责设计制作模具的主犯游建华从1996年起,就做假银园模具和各种纪念币工艺品模具。“制作仿古币工艺品要转产假硬币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的,只要把机器设备换成精度更大的就行。”他供述。
假币制造的核心是模具。游建华自己就是一个制作模具的高手。这个身高不足1.6米的中年男人只有初中文化,但头脑聪明,在电子技术、物理、机械制造等方面颇有研究。最初,他从浙江苍南等地购买仿古钱币模具,后来自己学会了模具制造。“为研制模具,强迫自己每天看两小时书。”他称。
制作一个纪念币模具能获利200元,只需4个小时。新化孟公等乡镇的仿古工艺品厂,都是从他手中购买模具。他在自己的模具制作车间里,依靠一台电脉冲机床做出的假硬币模具,把第四套、第五套硬币的假币做得惟妙惟肖。公安部请求国家印钞总公司和上海造币总厂调派专家到场协助鉴定,才确信这样的假硬币模具出自游建华之手。
警方人士透露:一个完整的制贩假币团伙通常由股东出资组成,内部又有技术、生产、运输、销售的详细分工。
假币制造工厂一般24小时不停生产,以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通常,工人们两人一班,一个负责往冲压面放假币坯子,另一个则负责操作冲床、清理冲压面。一班熟练工每小时可以生产六七百个硬币,所以,每台机器每天可以生产假币约1.5万枚。如此计算,每台机器月产量可达40万-50万枚。一枚假币能卖0.35元,而买一个假币坯子的价格是0.1元。制造1枚面值一元假币能获毛利0.2元。扣除机器设备和人工开支,利润率约为200%。
99%的居民缺乏硬币识假能力
如此大量的假币流入市场,危害自然可想而知。2006年,长沙市宁乡县、娄底市新化县、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地硬币流通受阻,部分银行甚至也拒绝受理硬币业务。
“与纸币比,假硬币的流动速度更快。”一位专业人士说,“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纸币偏好,不愿久持硬币,促使其流通频率和速度不断提高。”
这位专业人士认为,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损害人民币信誉,对硬币的流通形成制约;二是代替真币进行流通,造成货币流通失控、投放失衡;三是对公交、电信、邮递等服务性行业的冲击比较明显,并制约着自动零售服务业的发展。
这一点,武汉市公交集团深有感触。2006年,该集团共收假币约1850万,其中一元假币1350多万。为防止假币再次流入,2007年3月,该公司不得不在所有的无人售票公交车上都安装了假币识别器,一台识别器价格3000元,总共安装5000台。但随着一种识别器难以鉴别的新型假币的流入,上千万元投入又可能打了水漂。
“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硬币发行和防伪的环节。”金融专家钱奇说,“硬币自发行以来,还没有对外公示其所含的防伪技术,也没有公开真假硬币的特征对比。以致人们对真假硬币的识别,只能依赖于其较为主观的经验或判断。”
武行公交集团一位员工说,她一度难以辨认真币和假币的区别。后来细看才发现,假币会粗糙些,正反面的图案不统一,边缘划手,上面容易有锈迹。
钱奇认为,中国还应迅速建立硬币反假培训机制,这方面的缺陷会导致金融机构业务员无法胜任鉴别工作;另外,从金融系统多年反假币宣传情况看,主要侧重于50元以上券别,对硬币防伪未曾涉及,造成如今近99%的居民缺乏硬币识假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