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挽救饱受煎熬的美俄关系,布什总统在2007年月7月1日把俄罗斯总统普京请到了他位于缅因州肯尼邦克港(Kennebunkport)的夏日别墅做作客。作为享此殊荣的首位外国首脑,普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又是乘快艇出海钓鱼,又是品尝龙虾大餐,布什还动员了全家一起营造温馨休闲的度假氛围。
白宫用心良苦,政治观察家们却格外谨慎,这个独具创意的“龙虾峰会”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弥补美俄双方的政治分歧?他们的预期都不太乐观。
“布什总统如此热心地策划这一峰会,是为了在2008年卸任前改善美俄关系,建立自己的政治遗产。可惜的是,普京并没有同样的兴趣。后者虽然也在明年面临总统大选,却不担心其政策的延续性。应该说,布什和普京分别从两个"心理航向"飞到缅因。”华盛顿哈德森研究院(HudsonInstitute)欧亚政策中心(Centerfor EurasianPolicy)主任塞诺·巴伦(ZeynoBaran)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说,美国人相信,两国友好要从两国领导人的私人友好关系开始。然而,布什发出邀请,普京也可以与之进行一次友好的会谈,但会谈的结果很可能是:双边关系没有改变。
近两年来,美俄的紧张关系大有扩散的趋势。从俄罗斯内部民主化倒退,到伊朗问题的分歧、北约东扩、东欧导弹防御体系等问题,普京和布什总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讲话。按美国哈佛大学俄罗斯史教授理查德·派普斯(RichardPipes)的分析:所有这些矛盾的主要责任方是俄罗斯。
“俄罗斯人普遍有大国心理,他们认为对抗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树立自己的国际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普京之所以坚持敢在国际社会对美国人说"不",其实是迎合了俄罗斯人渴望重树大国威望的心态。”派普斯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或许正是由于这一深层原因,即使布什和普京在7月2日正式会谈之后就伊朗问题达成了统一的口径,但华盛顿的俄罗斯问题专家们仍然说,会谈的后续成果能有多大,还得拭目以待。
美俄“冷和平”--都是俄罗斯大国心理惹的祸? “龙虾峰会”在进行了一天半后,以布什与普京的联合记者招待会的形式落幕。双方称,他们计划共同反对伊朗的核武器项目。“当俄罗斯和美国站在同一战线时,就意味着成效。我们几乎达成了这样的认知:我们会一起合作,共同表态,”布什总统对峰会做了这样的结语。普京的说法则要含混一些,他只是提议各方就伊朗问题做进一步的交流。在敏感的导弹防御问题上,普京愿意扩大谈判范围,但直截接了当地说,俄罗斯希望在全新的领域提高国际影响力。
“这或许是双方在制造友好的氛围。我个人认为,这次会议不会改变美俄关系的现状。布什已经尽了力。真正能改善两国关系的一方是俄罗斯,”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弗学院研究员、华盛顿哈德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戴维·赛特尔(DavidSatter)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评论说。
布什与普京都是在2000年当选总统,从2001年首次会晤以来,两位举足轻重的大国首脑已经呵呵砰砰地打了7年交道。然而,就像巴伦所言,这7年里,俄罗斯发生了很多变化:国内的经济实力增强;中亚地缘形势改变--一些国家还发生了颜橙色革命,而俄罗斯国内的大国心理则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而不断膨胀。
“相反,美国则因受困于伊拉克战争,在国际上人缘大损,并深切感觉到,它作为世界领袖的权威被削弱了。”巴伦分析道,美俄间此消彼长的信心让它们在诸多的国际议题上产生摩擦。俄罗斯总是以一个国际强国的姿态自居,而人们则感到,美国近来说话底气没有那么足了。
如此语境下,美俄彻底结束了冷战结束后的短暂“蜜月期”,转而进入“冷和平”时代。伊朗要发展核武器,美国坚决反对,俄罗斯却说伊朗并不是威胁;北约东扩和颜橙色革命让莫斯科提高警觉,甚至对华盛顿怒目而视。而在最近愈演愈烈的东欧导弹防御体系争端中,美国执意要将波兰和捷克包含在内,普京警告说,美国已经在很多层面踏出了国家防御的界线。
在赛特尔看来:“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诸多矛盾中,俄罗斯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对。它的某些行为是不合情理的。在后冷战时代,中亚和东欧的国家已经不再是前苏联的一部分了,更不是俄罗斯实行独裁的地方。它们有权和美国签订防御条约,但俄罗斯却横加阻挠。另一方面,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上态度暧昧,这是十分危险的。伊朗与穆斯林极端组织有染,俄罗斯却与之建立了精神上的伙伴关系。”
赛特尔说,俄罗斯的思维误区在于,它不肯放弃冷战时期国际强国的昔日辉煌,不愿面对后冷战时期的国际现实。“如果说,美国在美俄关系中有什么责任的话,那就是不应该在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时代过于纵容这个国家的发展,放任它在西方民主的道路上出现后退”。
巴伦认为,俄罗斯的“大国心态”和普京本人分不开。在俄罗斯执政7年的普京出身于俄罗斯情报机构克格勃(KGB)。他和周围同样背景的人都紧紧抱住冷战的思维不放。“他们有时甚至很难接受"合作"这个概念。他们擅长玩"零和游戏",而不是"双赢游戏"。普京和他的左右手们总觉得,美国推崇的一系列政策,如北约东扩,敦促俄罗斯民主化等都是在破坏、削弱俄罗斯的实力,”巴伦说。
另一方面,巴伦指出,虽然美国并非有意要对付俄罗斯,但不可否认,华盛顿喜欢在世界各地这么做。它推广民主、人权的方式比较单一,很少考虑美国的思维与政治模式如何和其它国家的背景、文化融为一体。
脆弱的经济基础与牢固的“普京主义” 然而,普京敢于和美国叫板的立场却让他在国内倍受青睐。谈到普京的政策,三位受访者不约而同地做了如下评价:俄罗斯民众就喜欢这样强势的领导人!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在推行改革的进程中国际形象颇为软弱。直到普京上台后,人们看到了一个敢于挑战欧洲和美国的总统。巴伦这样形容普京的美国政策:“他不会对美国过于亲密,但也不想和华盛顿彻底闹翻。在冷热之间游刃有余,让俄罗斯人十分拥戴他”。
根据俄罗斯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在2007年2月日公布的民意调查,受访者中有46%说,如果当时举行议会选举,他们会支持普京领导的俄罗斯统一党。如果进行总统大选,54%的受访者表示支持普京连任。
“普京在俄罗斯国内这么有人缘,主要依靠的是俄罗斯最近在能源经济方面的成就。”派普斯分析说,近几年来,国际油价日益飙升,欧洲国家则十分依赖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这让俄罗斯觉得,它有了和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叫板的资本。
自苏联解体后,俄综合国力下降最直接的体现和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全面滑坡。1991年底,独立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共有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用普京上台时的话说,“90年代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50%……大概这是俄罗斯近二、三百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然而,从2000年到2005年,俄罗斯经济随着国际能源市场的红火开始步入稳定增长期,平均每年经济增长都在4%以上。2005年,俄GDP已达到7700多亿美元,其人均GDP也超过5300美元。由于2007年俄罗斯经济增势不减,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已将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测从原来的6.2%提高至6.5%。同时,在石油工业中获取的利益也让俄罗斯积累了4,0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使之成为仅次于中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个外汇储备国。
“然而,这一经济资本是不稳定的。国际油价的高涨是因为中、印这样的经济增长体有巨大的能源需求,并不等于说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实际上,俄罗斯的国际贸易额相对于中国非常少,投资规模落后,一些企业运作中还时有腐败丑闻曝出,”派普斯提醒说。
巴伦深有同感地表示,俄罗斯的经济的确过于依赖能源工业了。虽然国际能源市场不大可能在短期内走低,但如果俄罗斯不能及时调整投资,强化基础建设,那么经济的繁荣是不够巩固的。只有不断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减轻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俄罗斯推动国际经济体系变革的作用才会更加突出。
虽然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风光,但是普京总统的政治地基却打得十分牢固。按照俄罗斯宪法,即将结束第二任期的他没有资格在2008年3月的总统大选中继续连任。虽然普京总统曾宣称自己不会修改宪法继续竞选,但央求他连任的呼声响彻俄罗斯。去年的一则民调甚至发现,有45%的俄罗斯人认为普京应该修改宪法,寻求连任。
“在明年的总统大选问题上,普京一直在卖关子。直到现在,人们也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参选;如果不参选,他又会提名谁做接班人。”巴伦说,“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俄罗斯的国际政策不会因为普京的卸任而改变。他一定会找到一个继承其风格的领导人。”
受访的三位专家都不愿对普京的继承人做出猜测。但6月中旬的报道称,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和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是最可能的接班人。普京自己则说,他要等到今年12月再宣布自己的政治选择倾向。
赛特尔认为,无论谁上台,普京都不会就此消失在俄罗斯的政坛。“即使他本人不参选,他也会继续在政坛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李焰 / 《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7年第24期)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