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对话
嘉宾: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市场总监
孙嘉倩
海富通基金监察稽核部负责人
奚万荣
东吴基金市场营销部渠道经理
陈耀华
主持人:
孔维纯
基金不是股票
主持人:最近,证监会上海监管局、上海本地28家基金公司、10家证券公司、6家代销银行和2家律师事务所在上海联合展开了基金投资者教育活动。
关于基民如何理性投资,相信一直以来,三位嘉宾也都讲过很多遍了。今天,我们想请各位简明地告诉投资人,哪些做法可能是有害的,为什么有害?请嘉宾先谈一下,投资者的哪些做法让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孙嘉倩:我感觉到最大的问题是,很多投资者并不很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的时间。在这种基础上做投资,常常会随着市场的波动产生很大的情绪起伏。而这些投资人对于专家的意见接受程度比较低,这令我们比较头痛。
奚万荣:我在跟客户服务人员沟通的时候发现,国内有很多基金投资者把基金当成股票进行投资,把在股票市场的投资方式方法原封不动的挪到基金市场当中来,形成了短期炒作的现象。大家也可以看到前一阶段咱们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封闭式基金,整个走势非常短线化。
陈耀华:我们和银行的渠道、客户经理、一些重要的客户都有比较广泛的接触,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比如说把基金当作股票炒。市场大幅震荡的时候,我们接到很多客户经理、客户、朋友的电话,问是不是要赎回,是不是要全部清仓或者怎么样。其实我觉得,在市场波动的时候,基金经理已经帮你进行了调整,所以你自己再进行调整的话,可能就是不必要的了。
主持人:那么是不是买好了基金束之高阁就可以了呢?
陈耀华:有一句话跟大家分享一下,“长期持有,适当调整”。
多少收益可以期待
主持人:基民投资初期可能会碰到一个问题,拿多少钱去买基金?是倾巢而出,还是拿出一部分呢?
孙嘉倩:常常有投资人认为,投资就是赚钱,一旦把我的资金投入了,就必须要在每一个时间点、每一天都要赚钱。其实不是的,正确的投资理念应该是在你能够掌控的风险范围内,知道你预计的收益。从国外来说,这个收益在长期的时间里应该是相对确定的,市场是波动的,但是市场一长,在三年五年内,至少一年10%的收益是相对确定的。
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以及本身承受风险的能力来配置自己的资产。新投资人可以记住两点:一是绝对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选择一些投资品种;二是采用定期定额的投资方法,或者说成本平均法。对于不了解的投资品种或者项目,定期定额的方法尤其合适。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把时间的风险也分散了,整体来说,投资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
主持人:您提到了预期收益率一年10%,以境内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为例,平均10%是一个长期合理的收益水平吗?
孙嘉倩:这个问题在国内相对比较难回答,中国证券市场和基金行业发展时间不是那么长,可参考的数据是有限的。根据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态势,假如投资10年,我们认为每年10%的收益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估计。现在股市动不动就是100%的收益,我觉得投资人有时候被贪婪所误导了。
主持人:每年至少有10%的话,几年之后就可以翻倍了?
孙嘉倩:七八年差不多。
“喜新”“喜低”没道理
主持人:提到投资误区,我觉得“喜新厌旧”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误区。还有基民喜欢低净值的基金,基金分红、拆分之后的持续营销都受到了欢迎。想请嘉宾谈一下对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
陈耀华:不管是分红、拆分还是净值高低,都是基金的外在表象。基金的净值增长能力才是内在的。以新老基金的问题为例,如果遇到牛市,新基金建仓成本比较高,在净值增长率上就比不过老基金。在熊市的时候,新基金建仓成本比较低,净值增长速度可能比老基金好一点。无论在熊市还是牛市,基金的价值最终落实到一个点上,就是净值增长率,它是基民所有收益的来源。
奚万荣:有些投资者认为新基金便宜,老基金贵。其实基金是和股票完全不同的投资产品。买基金,买的是它背后整个投研团队的投资能力,买股票买的是上市公司,买的这个企业。新的基金不是新股,1块钱净值不代表没有风险,而高净值也不代表背后有很大的风险。
哪些基金不能买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个比较有杀伤力的问题,哪一类的基金不能买呢?有人说“超员超载”的不能买,大家怎么看?
孙嘉倩:规模过大的基金不能买,我是同意的。每个市场有自己的承载能力,不一定能在短期内承受很大资金量的买卖动作。问题在于,到底什么样的规模是属于“过大”?我们应该有一个动态的界定。几年前曾经有说法,最好的规模是20个亿,现在看来,20个亿已经是迷你型的了。这跟市场的容量、跟每个公司、每个基金经理的操作能力有关。监管部门今年曾将发行的上限定在100个亿,我觉得100个亿可能是现阶段能够运作的规模,再超过的话,可能难度就会加大了。
主持人:看来百亿基金不算大。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要选择“名不副实”的基金。
陈耀华:是的,对这种基金我不赞成长期持有。不按契约规定的投资方向操作而跑到其它的地方去,是风格不稳定、投机的表现。
孙嘉倩:业绩忽上忽下或者风格飘忽不定的,投资人可以适当回避。关注它每一个季度股票的持仓变化,如果变化太大,可以在某个程度提示基金经理并不是遵循长期的、坚定的理念在运作这个产品。
奚万荣:还可以看一下持股集中度,分散持股的基金相对风险更小。基金对单只重仓股的持有比例有10%的法定上限,如果单只重仓股最高比例控制在5%左右,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假如超过8%,达到9%,集中度就有点高。
陈耀华:买基金说穿了就是买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所以,当所买基金的基金经理或者投资团队有了重大变化,或者基金公司有重大变故的时候,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