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7日电(邹艳艳)走进北京荣宝斋的木版水印车间,墨香裹着潮气扑面而来。木版水印印刷技师王丽菊把一张浸着水气的宣纸铺在木版上,专心印制一张名人画作。这时,“叮叮当当”的凿木声从另一个车间传来,那是木版水印刻版大师崇德福在做木版水印的另一道工序——刻版。
木版水印沿用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技艺,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印刷技术。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逼真复制各类中国字画。
崇德福和王丽菊是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的“领军人物”。一个是木版水印刻版的高级技师,另一个则掌握木版水印印刷技艺绝活。新近二人同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3岁的崇德福是木版水印刻版技艺的传承人。他主刀刻版的《清明上河图》被中国印刷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收藏,负责刻版的《孙子兵法百家书》在首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崇德福的老师是被公认为木版水印的巅峰之作《韩熙载夜宴图》的刻版技师张延洲。《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荣宝斋从1959年开始筹划复制,至1979年完成,前后达20年。作品印制成功后,长达3米的画卷上,人物的衣着、神态、表情无不精确至极,上个世纪80年代被故宫博物院定为“次真品”。
1971年,17岁的崇德福到荣宝斋工作,拜刻版技师张延洲、孙日晓、张进深等人为师。
“刻"飞天"时可把我难为坏了!”崇德福至今记得自己动手刻的第一套版——敦煌壁画“双飞天”。师傅告诉崇德福,衣服的褶皱和头发丝的光泽都要精确地表现出来。最难的是飞天的眼神,刻刀偏离指定位置一毫米,整个作品就会毁于一旦。
与崇德福一样,木版水印印刷技艺的传承人王丽菊也是在老一辈能工巧匠的“言传身教”下锻炼了技艺。
1980年,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王丽菊在师傅王玉良的指导下,参与了木版水印经典之作《中国版画集》的准备工作——染绢。染绢采用纯天然颜料,工艺十分严格,而且必须在炎热的夏季完成。通过染绢,王丽菊掌握了木版水印印刷技艺中“刷、掸、压”等基本功。
木版水印仅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凭借能工巧匠的双手,却能印刷出酷似原作的印刷品,把中国画中的传世佳作复制再现,直到现在这种手工制作方法还不能用机械制作来替代,木版水印的绝妙也在于此。
在荣宝斋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上个世纪50年代,荣宝斋复制著名画家齐白石画作的《墨虾》。齐白石来荣宝斋参观时,真品和木版水印复制品放在一起,大师竟然自己都分不清哪个是真迹。
据王丽菊介绍,木版水印的颜色调配也有很大的学问。几年前,王丽菊接到了一个任务——印刷近代画家吴昌硕的《牡丹图》。王丽菊看到《牡丹图》原作时,倒吸了一口冷气。原来整幅画卷全部采用混合色创作,连色彩表达最简单的叶子都用了三种颜色。王丽菊反复揣摸《牡丹图》的意境,经过反复的试验,最后终于找到了调配《牡丹图》混合色的技巧。复制成功后的《牡丹图》色泽灵秀,几可乱真。
目前,崇德福和王丽菊正在用木版水印技艺复制台湾一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
提到木版水印今后的传承,崇德福说,他最害怕4个徒弟中有人中途转行。拿王丽菊的话说,木版水印是美丽的事业,期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美丽事业”的队伍。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