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女护士捐造血干细胞拯救河南小伙
核心提示
18岁,正是追梦的年龄,河南小伙子荆路却被白血病吞噬着。
荆路急需输入造血干细胞才能生存,父母和唯一的姐姐与他配型均不成功;一位志愿者符合捐髓条件,可在抽髓前夕却突然联系不上。
就在荆路几乎绝望之际,武汉一名新婚半年的护士给他带来了生命的曙光。
昨日下午,在武汉协和医院,医生从胡琴体内分离出100ml造血干细胞。当晚,红十字会人员将“生命火种”一路传递到位于郑州的河南省人民医院。
一波三折,河南小伙迎来生命曙光
去年8月1日,18岁河南小伙荆路突然低烧不退、胸闷、全身无力,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拯救荆路的唯一办法是移植造血干细胞!
荆路有个姐姐在北京读大学,遗憾的是,姐弟俩配型不成功。随后,其父母抽血检测,型号也不符。
造血干细胞是白血病人的生命火种。荆路将希望寄托在中华骨髓移植库。在红十字会人员的努力下,一场寻找配型骨髓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今年1月初,终于找到一名供者,可就在抽髓的前夕,这名供者突然联系不上。绝望中,荆路盼着奇迹出现。
2个月后,第二个供者又被找到,但遗憾的是,在最后做高分辨检查时,却发现两人的一个位点不符,无法捐髓。
为给荆路治病,清贫的家庭负债累累,加之寻找供者之路一波三折,本来就有些内向的荆路一度想自杀减轻家人的负担。
就在此时,武汉传来好消息:协和医院女护士胡琴与荆路完全配型成功。
“能救人一命,是我的幸运”
今年25岁的胡琴是仙桃人,在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从事护理工作已有4年。
打小,胡琴和大她两岁的姐姐就热心助人。2005年6月的一天,姐妹俩决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她俩相约来到武广门前的献血车前献血,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5月,胡琴接到湖北省红十字会的通知:一位白血病患者急需造血干细胞,而她的白细胞抗原经检测恰好与之符合。
6月初,胡琴接受了配型抽血和体检,两个星期后,传来好消息:高分辨率检验配型成功。“我太幸运了,20万分之一啊!”
胡琴说,她到肿瘤科工作后,那些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患者常常令她感慨万千。“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让胡琴记忆深刻的是,2004年年底,在她工作的病房,武汉理工大学一位研究生被淋巴癌夺去生命,她至今都记得那双渴望生命的眼神。
胡琴是家中老幺,父母特别宠她,“我没告诉父母抽髓的具体时间,怕他们担心。如果我放弃了,郑州的小伙子该多失望啊!”
配型成功后,胡琴只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我老公也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会支持我。”
直到前几天,胡琴的娘家人才知道这件事,不少人都劝她不要“冲动”。家人担心结婚才半年的胡琴捐骨髓会损害身体。胡琴则一遍遍说服家人,她还搬出丈夫和在同济医学院工作的姐姐、姐夫一起劝:“捐上100万,也不一定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捐点骨髓,对身体没损害,他却有了活下来的希望。”
从武汉到郑州,17个小时“生命火种”传递
昨日清晨6时05分,胡琴在协和医院打最后一针“动员剂”。她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来。
给胡琴实施抽髓手术的协和医院血液科夏凌辉副教授介绍,胡琴身体娇小,为帮助体重62公斤、身高1米62的小伙子荆路,她将捐献总共200毫升造血干细胞,分两次抽取。
8时05分,体检显示一切正常,可以抽取造血干细胞了。
9时10分,医生将一根导管插入胡琴的左胳膊静脉血管,热血顿时慢慢流向导管另一端的血细胞分离机,这里将留下胡琴的造血干细胞,其他血液成分则输回胡琴体内。
10时30分,因卧床时间较长,胡琴的脚尖有些冰凉,丈夫凌勇赶紧给妻子轻轻按摩双脚。
13时45分,历时4小时,1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提取完成。
手术全程,记者一直守在胡琴身边,开朗的她很放松,还时不时和周围人谈笑。手术完毕,胡琴感觉全身微微发麻,有点疲惫。她微笑着说:“能救人一命,我是幸运的。”
15时05分,医生将100毫升造血干细胞小心翼翼地装入小冰箱。
时间就是生命!15时38分,省红十字会志愿者俞宙从协和医院出发,前往汉口火车站。
18时50分,D148次列车驶向河南郑州。
22时25分,列车停靠郑州站。
时间就是生命!在站台上,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张茵接过骨髓箱,荆路的父新荆献泉紧紧握着俞宙的手不放。
载着“生命火种”的专车向10公里外的河南省人民医院疾驰而去,那里,医生已做好了手术准备。
22点59分,骨髓箱运抵河南省人民医院19楼血液科。荆路的妈妈林凤看着拯救儿子的“生命火种”到来,激动得热泪盈眶。
23点10分,医生开始给荆路输入胡琴捐赠的骨髓。隔着病房的玻璃,荆路微笑着向窗外挥手。
23点35分,100多毫升干细胞全部流进了荆路身体,手术成功!荆路的姐姐荆佳佳说:“感谢武汉的好姐姐,我送一个‘如意’给她,祝愿武汉的姐姐事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