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首个湿地公园亮相
滇池建成1300亩“肾脏”
记者傅碧东 滇池昔日“萍天苇地”的美景被还原,你相信吗?这确实是事实:离滇池只有300米距离的地方,近日,昆明首个湿地公园——五甲塘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一个“河岸垂柳依依,绿草如茵”的美景已经悄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1300亩的区域内,有连片的芦苇、睡莲、水草、成群的鸥鹭……
杂乱滩涂4个月变“仙境”
7月3日,当记者踏入五甲塘生态公园时,感觉都是“惊叹”。
五甲塘湿地公园位于官渡镇六甲乡和小板桥境内,南至宝象河,北到五甲河,西接滇池,主要由水面、滩涂、沼泽组成,占地约1300亩,相当于4个翠湖公园大小。该工程项目投资为5.3亿,分两期进行。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建成了接待中心、停车场、公厕、游客观景通道、入园的60米市政道路。
园内设施建设标准很高,设计精美现代。接待中心,完全是通透的玻璃房子,内设电教设备,将来用于湿地的科普宣传。透过接待中心的落地玻璃,可以看到一片生长着层层芦苇、睡莲、菖蒲、浮萍的湿地。由于有众多茂密的水生植物,湿地一眼望不到头,其间有小路栈道深入,路边则种有垂柳绿草,不时可看到成片的美人蕉、蔷薇、薰衣草点缀其中。湿地的西面就是西山睡美人,就像公园的布景一样,白鹭等水鸟不时掠夺过水面,那种天然灵动的景致让人心生感叹。
而这个地方,在4个多月前还是一片乱糟糟的滩涂。工程的建设者说:长久以来,由于当地村民在塘内滥开鱼塘、建盖房屋,对已经脆弱的五甲塘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生态修复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丧失了对水体的净化和过滤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入滇池河道的环境。公园建设所遵循的原则是:弱化其旅游功能,以科普教育和保护为主。
滇池小“肾脏”初建成
除公园的美景让人惊叹外,更让我们惊喜的是:经官渡区环境监测站对滇池周边11条河流及五甲塘生态湿地水体抽样检测表明:经过五甲塘生态湿地公园自然降解后的水质明显优于被检测的11条河流水质,主要污染物去除率为34%—84%;生态湿地公园自然降解后的水质优于滇池水。
有专家说,这样的湿地公园相当于滇池的“肾脏”,只要滇池湖滨带建设若干个小的“肾脏”,滇池的大肾脏就形成了,再配上其他的治理措施,滇池就有救了!
湿地公园“三大”效果
为何先择在五甲塘修建湿地公园呢?建设者说:其一,五甲塘地区湿地区生存、繁衍的动植物极为丰富,是滇池沿湖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区和鸟类、昆虫以及其他野生动物栖息繁殖地。其二,五甲塘湿地在控制入滇池河道宝象河、五甲河等河道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同时对于该地区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形成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其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六甲、官渡镇、小板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工农业的发展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质通过河道流入五甲塘湿地,通过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的毒物质降解和转达化污染物含量。有效降该片区宝象河、五甲河等河流上游带来的污染,起到自然屏障作用,并杜绝在该地区进行工业、农业项目的建设和开发,避免出现新的污染源,对于改善滇池环湖生态,维护湖滨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免费开放科普教育为主
作为昆明市第一个湿地公园,五甲塘湿地公园预计建工期为一年,到明年3月中旬完工。建设者说:公园将着手进行二期工程,主要是对污染严重的地方进行人工强化潜流性湿地建设,这是一个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在内的建设,比起一期工程更加复杂。公园建成后将免费向市民开放,并建成青少年科普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