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城乡合作社100元可入股
跨过中间商,无公害产品的来源可追溯
去年底,何慧丽教授组织了消费合作社,到农村包地买放心大米;昨天,消费合作社演进成了城乡互助合作社,有了店面,会员也开始采用入股制。
会员:以大学教授居多
去年底,本报报道了消费合作社的事情:79户市民和单位预订了南马庄合作社145亩地,新米不经过中间环节直接供给消费者。昨天,城乡互助合作社正式成立,建立了十余平方米的店面。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正在尝试把食品安全与城乡互动的理念变成一种可操作的模式。任何市民交纳100元,就可以正式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对所有市民进行营业,但社员拥有优先消费的权利、参与监督生产者的权利,享有按照交易额大小返利的权利。”根据约定,合作社利润的20%用于返利。现在入股的消费者以大学教授居多。
产品:从大米扩大到水果
消费者可以选择的产品除了大米,还有蜂蜜、豆类,小米、玉米、芝麻、棉花、鸡蛋以及桃、杏等水果。第一批入股的生产者除了河南省兰考县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密云县西湾子村合作社,还有河北枣强有机小农安金磊、顺义区花梨坎有机小农崔建何等个人。他们都承诺生产无化肥、不打农药的健康食品。由于一家只生产一种品类产品,消费者可轻易知道产品出处。
记者也发现,产品并没有包括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在内的任何认证。“不少农民没有钱拿到认证。我们希望采取低成本的监督办法。”何慧丽表示。
价格:股东听证会决定
每斤4元的面粉,每斤10元的柴鸡蛋,每斤3元的桃……这些产品的价格并不便宜,何慧丽解释说:“有部分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买健康。而且因为减少了流通环节,这个价格会比有机食品更便宜。”
根据章程,主要的大宗农产品价格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代表通过听证会决定;其他产品价格暂定为在配送中心与生产者协商的采购价格基础上加收30%,作为流通成本。
“对消费者来说,这些产品是可追溯的、健康的,希望消费者从善待农民的角度出发,让生产者有一定的利润。而且希望生产者对生产过程和生产难度进行充分展现,实现双方的公平贸易。”何慧丽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