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一个人资助一个山村贫困生,到现在20多个城市家庭共同资助阳高县龙泉镇花窑村的贫困群体,5年间———
爱心队伍越来越大
7月8日上午,大同市二十多个家庭自发组织到大山深处的阳高县龙泉镇花窑村,向这里的60多名小学生捐赠了500多件新衣服和200多本课外读物。这次活动的发起人就是在大同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的刘忠利。5年前,刘忠利在了解到花窑村艰苦的学习条件后,开始资助这里的贫困孩子。从最初他一人资助一个贫困学生,到现在20多个家庭共同资助那里的贫困群体,5年来,这支爱心队伍一直在壮大。
爱心,从闯入镜头的贫困小女孩开始
2000年的一天,当时还在部队任职的刘忠利背着相机去阳高县附近的农村采风。在龙泉镇花窑村一个破旧门楼前,他对着一个瘦小的女孩按下了快门。看到小女孩惊恐的表情,刘忠利遂把包里的饼干递给她。小女孩一脸的惊奇与兴奋,一下子蛰疼了刘忠利。由于时间关系,刘忠利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
2002年,已经从部队转业到大同市的刘忠利还惦记着那个小女孩:她还那么瘦小吗?还住在低矮的草房里吗?她上学了吗……带着这些疑问,他再次来到那个小山村找到那个名叫苗苗的小女孩。苗苗的家庭非常贫困,不要说读书,就是维持生活都很困难,刘忠利决定资助她上学。从此,他定期给孩子送去学费和学习用品。其间,他又了解到村中的其他贫困人家,并开始资助另外4家贫困户。
爱心,在爱的感召中无限延伸
刘忠利资助贫困山村孩子的消息传开后,邻居、同事、朋友等纷纷表示愿意共同资助花窑村其他贫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他们中有法官、记者、老板,也有普通市民。5年来,这支爱心队伍逐渐扩大,目前已经有二十多个家庭共同资助花窑村的贫困群体。他们经常自发组织起来到这里进行捐助,向山村的乡亲奉献爱心。一位姓赵的先生,花了几千元从市场上批发回300件崭新的衣服分发给村民;一位姓史的女士,说服孩子将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购置了学习用具送给了花窑村的孩子……
“每次去,村里都站满了百姓,大家都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家里吃饭。”7月10日,刘忠利欣慰地对记者说,“现在这支爱心队伍在带给山村贫困人家物质帮助的同时,还让自己的孩子和村里的孩子结成对子,让他们了解农村生活,从小培养朴素勤俭的美德。”
本报记者 郭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