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7月11日电(记者苏晓洲) 11日下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就洞庭湖区严重鼠灾召开新闻发布会。权威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一些环境条件变化,导致洞庭湖东方田鼠大量繁殖。据悉,由于防治得力,洞庭湖鼠患已经得到控制,损失程度较上一大爆发年份减轻。
专家认为,根治洞庭湖鼠患,关键在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湖南省农业厅厅长程海波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此次洞庭湖鼠灾大爆发,主要原因是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的近两年间,洞庭湖水位低,湖洲荒滩面积扩大,给东方田鼠繁衍生息提供了条件。加之东方田鼠繁殖力强,一对害鼠一年繁殖2至4胎,每胎4至11只,后代总量最高可达2000只以上。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得的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勇研究员长期观测研究成果显示,东方田鼠平时主要栖息在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中特有的湖滩、苔草、沼泽、芦苇等洲滩草地上。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枯水期越长,东方田鼠繁殖期就越长,数量越多。研究还显示,洞庭湖围湖淤塞,沼泽植被扩展,为东方田鼠种群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繁殖空间。
王勇研究员等专家的研究还表明:堤坝,特别是湖内层层围筑的大小堤等,在汛期时成为东方田鼠避洪的“安全岛”和“中转码头”,东方田鼠在长途游迁时得以休息、取食,而不至于衰竭死亡。此外,在洞庭湖滨湖地区,蛇与鼬等东方田鼠的天敌在洞庭湖湖滩被滥捕,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东方田鼠大量繁殖。
由于早期准确预测预报,采取包括围堤堵鼠、化学灭鼠和人工捕杀等措施抑制鼠患,目前洞庭湖鼠情已经大为缓解。程海波说,今年的东方田鼠鼠密度高于2005年,但对农作物的危害损失远低于当年。其中鼠害严重的大通湖区由于行动早、挡鼠墙较完整等原因,农作物受害面积少、损失小。截至目前,东方田鼠灾害在这一地区已基本得到控制,鼠密度大大降低。
专家指出,工程、药物防治手段,对洞庭湖越来越猖獗的鼠患来说,还只能“治标”。从长远看,应该采用生态治理方法,保护田鼠的天敌,逐步恢复洞庭湖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而根治洞庭湖鼠患。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