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洞庭湖区发生大面积鼠患。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俞东征指出:洞庭湖地区不属于鼠疫自然疫源地,暴发鼠疫的可能性不大。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人间鼠疫控制的重点地区仍然是西部的旱獭疫源地、西南的家鼠疫源地和华北的沙鼠疫源地,近10年来仅发生了1例病例;青海、甘肃、西藏、新疆等省(自治区)的旱獭疫源地,是最易造成疫情扩散和人员死亡的地区,我国鼠疫死亡病例和人与人之间传播基本上都发生在这些地区。
专家指出,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南方的鼠疫(主要是腺鼠疫)多发生在春夏季节,青藏高原等地区的鼠疫(主要是肺鼠疫)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经鼠蚤传播,二是经皮肤传播,三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鼠疫的潜伏期很短,多数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到9天。一般来说,全身有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迅速达到39—40摄氏度,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先有出血斑,继而大片出血及伴有黑便、血尿。
如何才能预防鼠疫呢?“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直接接触被感染的组织或者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俞东征告诉记者,为了防止鼠疫暴发,要实行“三报三不”制度。即: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记者 白剑峰)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