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康劲)地处甘肃中部的会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一致决定要紧缩行政开支挤出100万元,资助全县今年三本上线的千余名贫困考生入学。
一面是地方政府千方百计把贫困生送进大学校园,一面是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热情接纳后积极资助,这样的各方互动,几年来让全省30所普通高校中的6.6万贫困生,没有一人因贫困失学。
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贵富说:“我们为支付不起学费的贫困新生入学开辟了"绿色通道",入学后可以很快进入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助、勤、减、免等措施为补充的资助政策体系,每个贫困生都能完成学业。”甘肃省委书记陆浩明确提出:要“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子女有学上,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从2002年起,甘肃省委省政府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当做大事来抓。今年初,又把建立政府奖(助)学金和启动生源地贷款列为必办的民生实事。其中,在全国率先启动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极大地简化了学生的贷款手续,并由省财政和学校为此项工作提供贴息和风险补偿金。
据统计,仅在2006年甘肃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就帮助1.9万名学生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有1万多名学生享受到国家助学奖学金。同时,各高校还提取了3844.19万元的学费收入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并为5892人(次)的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为1.05万名学生减免了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