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缘”是沟通海峡两岸的又一座大桥
作者:那小放
中国有句古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用在杭彬这位普通的苏州女子身上,很恰当。目前,她已经与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台湾同胞配型成功,即将成为大陆通过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与台湾慈济骨髓库合作为台胞捐髓的第一人。
本月14日,杭彬将要奔赴北京,并于19日实施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城市商报7月11日)
从医学角度看,以这种方式“救人一命”的概率,在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是四分之一,在非血缘关系中仅占四百到一万分之一,也就是想以捐髓救人不太容易。很多时候,我们把这种低概率称作“缘分”。换句话说,即便你愿意捐献出骨髓,也不一定能用得上,更不一定有杭彬的缘分,而捐献给台湾同胞。但有此缘分的并非杭彬一人,两岸之间1997年时就有过骨髓“互动”,依据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主任李政道所言,内地50%的南方人,20%的北方人理论上也是有此缘分的。
这种缘分,绝非偶然。两岸三地,血浓于水,同为龙的传人,往前推几百年,完全可能是一家人。这种任谁也抹不掉的血缘关系,显然是两岸骨髓亲密“互动”之基石。所以,杭彬捐髓给台湾同胞,并非单纯“救命”,更在以“接力赛”式的事实,证明两岸的同宗同祖,任谁也抹不去“中国人”之烙印。当然,现实中两岸同胞的“共生”(指两岸骨髓移植),更能有效增进两岸人民的亲情,说大点儿,更能有效增进彼此认同。显然,这要比各地祭祖、寻根之类宣传要有效得多,人力财力之耗费也不可“同日而语”。尽可能地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才有可能如我们所愿。
正如慈济骨髓中心编号D174575的捐髓者所说的,“人就是那么巧妙:靠着髓缘的细线,就能衍生出另一个新生命”,生命的延承,难道还不足以让心与心的距离最短?于两岸而言,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接纳,认同。如果以个案而顾及国家层面的“宏观”世界,有些不妥的话,那么我们就撇开这些吧。人家都说,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也不是生与死的离别,而是本是兄弟的你我,却彼此行同陌路。虽然有复杂的历史因素,但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是活生生存在的,形同陌路应止于海峡两岸骨髓“互动”。“靠着髓缘的细线衍生出另一个新生命”的情义,还有什么历史死结解不开呢?
“我们捐献骨髓是为了拯救一条鲜活的生命,除此之外,我们别无他求”,这是很多捐髓者的回答。相信,杭彬也是这样。实际上,我更愿意相信,她还有个愿望,那就是通过髓缘来弥补过去那些年海峡两岸的隔阂,敌意。融化在人类血脉之中的那股强烈的生命力,以及善良女子的善良期望,应该能够开出朵朵美丽的花!
未盼罡风吹散了热爱,
万水千山总是情。
聚散也由天注定,
不怨天,不怨命,
但求有山水共作证。
……
两岸,还有两岸人民,不但有山水作证,还有那根根髓缘细线,证明这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髓缘如此,人情更浓。祝愿杭彬和那位接受其骨髓的朋友能够平安,也期望这根根髓缘细线能够让两岸人民走得更近,更亲。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