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甘冰 实习生 何玉巧
“收拾这些陈年垃圾实在太累了。”广西大学农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李秀丽直起腰杆,长长叹了一口气。她下定决心,再也不乱扔垃圾,还要时时提醒身边的人,要好好保护环境。
李秀丽和同学一不留神,就给身边的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卫生教育课,一些居民红着脸跑过来帮忙……
和李秀丽一样,广西数以百万计的公务员、市民、学生、志愿者都投入到“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中。
花圃里垃圾厚得像“千层饼”
今年4月,还是大二的李秀丽应聘到南宁市大学东路社区,担任主任助理。上任不久,主任带领她和十来名青年志愿者来到了一家单位的宿舍小区检查清洁卫生。
“天啊!”李秀丽和志愿者们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花圃上堆满了装修的石块、塑料袋、菜头,乱七八糟,臭气熏天,不少“从天而降”的杂物散落在绿化带周围。
志愿者们用铲子铲下去,这些垃圾结实得像“千层饼”一样,几乎和花圃齐深,看来有些年头了。“当时我们很多同学都是徒手挖垃圾,因为一些陈年垃圾用钳子夹不起来,只有靠手才能搬走。”志愿者林昌说。
对此,居民们振振有词:“垃圾扔进花圃可以形成肥料。”所以一家这样扔,家家都这样扔。志愿者们听了忍不住叹了一口气,附近一家纸厂厂长看在眼里,也拿起扫把、铲子跑来帮他们一块清理,稍稍给了他们一些鼓励。
在家乡北海,由于垃圾桶离家挺远,一位年轻的妈妈提着一袋垃圾,带着女儿走了几条街的情景,给李秀丽留下很深的印象,她说“每个人做的事都可能会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城乡清洁工程’也是一样,对那些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是一种提醒吧,看到我们满头大汗的在宿舍区清理,几位住户也跑来帮忙了……”
感化自我和感动他人
青年志愿者在城乡清洁工程中既是劳动者也是传播者,在活动中发挥着双重效应,既感化自我也感动他人。
然而,感化别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该强硬的时候还得强硬!”李秀丽的同学,农学院社会实践部副部长卢进财性格就火暴多了。“最好处罚再重些,强制措施再完善些!”原来,他的脾气是有来由的。
今年4月,他组织志愿者参加了明秀中路整治城市“牛皮癣”的活动,这条路招工、兼职、医疗的小广告数不胜数。
“容易清理的就用抹布沾水擦掉,难清理的就用钢丝球、小铁铲,再不行就用石灰覆盖。20多人爬上爬下忙了一下午,时间一久,许多同学的手都磨出了血。”志愿者梁维维说。
可是,干完回过头来一看,大家顿时傻眼了:有些地区刚清除完,一些“牛皮癣”又重新“爬”上了墙头,而且越“爬”越高,没有梯子,根本够不着。
于是,卢进财将志愿者分成6个组,每组每周轮流协助社区清理小广告。“这活累得要命,如果不是靠我们的纪律和坚持,一些人很容易就会放弃。”卢进财说,虽然他们这群青年志愿者不知道这样的努力能感动多少人,但至少可以充当一回榜样,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漂亮整洁一些,让大家的意识提高一些。
每天,都有志愿者在行动
近日,在北海市中心的主要道路上,人们随处可以看到,一群头戴小红帽、身披红绶带的青年和穿着校服、胸前系着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各商场和店铺前经过。他们举着“爱我北海,美化珠城”的城乡清洁工程宣传牌匾,向个体私营业主和行人宣传城乡清洁工程及劝导不文明行为。
这支“城乡清洁工程”志愿者宣传队由来自北海市各界的青年志愿者和各小学的少先队员组成,通过精心的组织和策划,他们开展了自行车环城宣传游、各地摩托车友相聚北海环城宣传、城乡清洁宣传进乡村等一系列宣传活动。
自去年10月14日广西“城乡清洁工程”青年志愿者服务月启动后,数百万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农家,向陋习宣战,向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的“五乱”行为挑战。活动期间,每一名青年志愿者在工作之余,都要为“城乡清洁工程”奉献8小时以上服务。
活动月结束后,各地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并未停止过。
柳州市白云东路菜市旁开饮食店的覃阿姨在店外捡起顾客随手扔下的餐巾纸时,意外又惊喜地收到青年志愿者送上的一枝红色康乃馨,附带一张“城乡清洁工程”的温馨宣传卡。爱护环境的行为受到志愿者的鼓励,覃阿姨的脸上绽放出快乐的笑容。
在玉林,青年志愿者自发成立了城市卫生义务劝导队。他们每天巡查、监督区内的环境卫生情况。在维护环境卫生的同时,他们还对一些违规人员耐心劝诫,提醒一些不自觉的人注意纠正不良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迅速处理。
在梧州,青年志愿者开展了“小街小巷一个桶”活动。针对小街小巷垃圾集中放置点少,造成卫生死角反复出现的现象,他们有组织的放置垃圾桶,形成了街头巷尾一道新的景观。
“参与这项活动的青年志愿者实在太多了,根本没法统计。几乎每天都有志愿者在社区、农村帮忙打扫、清理环境卫生,有些是组织的,有些是自发的。”团广西区委一位负责人感叹道。
“为了清理那些挂在校园树木上的塑料袋等生活垃圾,我们找来两根竹竿接起来,爬到树上才把它们弄下来。”广西民族大学志愿者张耀指着被他们清理过的树木,开心地说,“开始是觉得累,但参与其中,你会感受到和大家一起劳动的快乐。每次看到周围的环境经我们劳动得到了改善,我都会很欣慰,想着有机会还要参加这样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