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书记杜青林(左三)在达州市委书记李向志(左一)陪同下深入渠县渠江镇指导抗洪救灾工作。 |
四川省长蒋巨峰(左三)在达州市政府市长罗强(左二)陪同下深入渠县报恩乡灾区指导抗洪救灾工作。 |
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前排右二)在渠县报恩乡指导抗灾工作,慰问受灾群众。 |
人民网达州7月15日电 7月初,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的达州市两次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在近4年来第3次出现特大洪灾——“7·5”洪灾。
面对强降雨引发的特大灾害,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不畏艰险,全力以赴投身到这场抗洪抢险、救灾复产战役中,充分发挥了前沿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紧要关头:共产党员先进性在抗洪救灾中得到检验
自7月2日以来,受强烈的西南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达州市持续出现强降雨,一场特大洪水不期而至。暴雨中心区的渠县、达县,累计降雨一度超过307毫米。7日零晨3时,渠县渠江洪峰超过警戒水位22.35米,比“9.3”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水位还高出0.85米!
特大洪灾考验着达州人民,考验着达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
“一切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重,最大限度降低洪灾损失,在抗洪救灾中检验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面对1个月里连续遭受两次洪灾,历经2004年、2005年“9·3”、“7·8”两次特大洪灾以及2006年特大旱灾袭击的达州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凭借健全的防汛抗灾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沉着应对,科学调度,周密部署,靠前指挥,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迎战洪魔。市委组织部向全市发出紧急通知,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紧急行动起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知》强调,对于抗洪抢险中失职渎职、畏惧退缩,以及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市委书记李向志昼夜坚守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坐镇指挥全市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并深入重大抢险现场组织疏散撤离群众,指挥排除险情,亲切慰问受灾群众,进一步增强了灾区广大干部群众抗灾必胜、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市长罗强奔波在受灾最重的渠县、达县、万源抗灾第一线,实地周密部署抗洪抢险工作。市级领导则分头挂片包干各地及重点部位,严防死守,确保灾区各地安全,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医疗,不病倒,不饿倒。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的激励作用下,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出现在灾情最重的地方,坚守在灾区群众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发扬“那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洪灾不止不下火线”的抗洪精神,尽最大努力把洪灾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在突如其来的抗灾救灾中经受住了考验。
7月9日,在灾情最重的达县青宁乡岩门村特大滑坡现场,市委书记李向志告诉记者,全市有20多万名党员干部上了抗洪一线,另外还组织起以党员为骨干的抢险救灾突击队,紧急转移安置被洪水围困人口18.25万,抢运物资29.7万吨,紧急修复被洪水冲毁的襄渝铁路万源段和318国道、210国道的塌方泥石流路段及通讯、供电、供水、供气设施,加固了550多座病险水库和渠县城东岸堤防工程,保住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哪里有艰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在这次抗洪救灾中,公安民警及驻地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共出动2万多人全力投入抢险救灾。7月5日17时,达(州)成(都)铁路复线建设工地渠县白兔乡境内一座高15米、重60吨的巨型浮吊,被流江河洪峰冲走。如果任其漂流进入渠江,下游的5座中型水电站及包括渠江大桥在内的2座大桥很有可能被摧毁。“共产党员跟我来”的呼声顿时在流江河沿岸响起。很快,当地100多名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及交通运政、海事部门党员干部奋勇向前,以最快的速度排除了险情。
在这场抗洪救灾中,达州各级党政军领导身先士卒。7月6日,渠县报恩乡灾情危急,7个村45个村民小组被特大洪水被淹没,数千名群众被困。达州军分区司令员崔爱锁、政委廖振西立即对抢险工作进行紧密部署,军分区及其所属各人武部迅速启动抢险预案,组织力量投入抢险。武警达州市支队副支队长黄平奉命率领28名由党员突击队员火速赶赴一线抢险,很快成功排除了险情。
洪水无情人有情,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军民联手,共抗洪魔。民兵赵安兵、洪东得知渠江镇幸福村有一家人被洪水围困后,急速赶赴现场,利用手扎木梯靠近被洪水淹没的房屋,潜水进屋救出3名老人和一名婴儿。军分区医疗所还组织医疗救护应急小分队对落水人员紧急救护。针对市民缺水,及时组织官兵连夜赶挖3口水井,解决了上万市民的吃水问题。
5日晚,渠江洪峰危及渠县南阳滩水电站发电机房及数十名职工安全的危急时刻,县委书记向此德和县长邓瑜华火速派出冲锋舟和技术人员,送去2台潜水泵和排水管,排除了电站险情。通川区北外镇危急,区委书记洪继诚、区长陈文胜通宵达旦指挥从洪水中转移村民。在紧要关头,达州市委书记李向志强调:“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危难时刻:“救命党员”挺身而出
眼眶里布满血丝的共产党员桂贞雄,竟然说自己一点都不累!
达县青宁乡岩门村从7月6日发生罕见的特大山体地质滑坡至今,31岁的桂贞雄就再没有好好睡过一觉。
桂贞雄是青宁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岩门村是桂贞雄的蹲点联系村。桂贞雄说,村子和乡亲们的安危,自己有责任。“蹲点三年了,而且是全乡最富的一个村,可惜呀!”桂贞雄说番这话时,眼睛都湿了。
6月6日上午11时,因儿子生病住院,请假回北山乡卫生院照顾住院治疗的儿子的桂贞雄,突然接到乡党委书记吴刚和岩门村党支部书记李隆富的电话。
吴书记说:“岩门村发生垮岩,你赶紧去一趟!”66岁的李支书也上气不接下气地呼救:“桂乡长,快……快……快来呀,房子都裂缝了,岩岩在垮哟!”
岩门村3组的梯子岩海拔650米,是全村最高峰,此次出现滑坡险情是紧靠的包尔岩。岩门村是达州市“三村建设”(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民主法治管村)示范村。全村以梨树种植为支柱产业,已经打造成了市级“小康村”。特别是“川东梨花之乡”及层层美丽梯田,使岩门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连日特大暴雨的冲击,从7月6日上午开始,岩门村3组地面开始出现裂痕,随后裂缝越来越大。
一边是儿子高烧发热不止,头痛得直喊“爸爸”,另一方面是联系村急需自己到场。桂贞雄的妻子却一个劲地说:“那里咋个会垮岩嘛,说不好是他们哄你回乡上去的!算了,莫去,管好娃尔要紧!”
但桂贞雄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去岩门村。他连雨衣、胶鞋也没顾上换,就骑上摩托车一头扎进瓢泼大雨中。
桂贞雄赶到岩门村已是午后1点多。他甩掉湿透的衣服、鞋袜,赤着脚光着膀子,立即投入到组织转移村民的行动中。当晚转移行动结束时,桂贞雄在搜索是否还有遗漏的撤离者时,发现村民鲁学伦家里透出微弱的灯光。此刻,在滑坡地带的强力撕扯、拉动下,周围的房屋已经开始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不好,93岁鲁老汉肯定还在家里!桂征雄边大声呼喊“鲁老汉快跑”,边冲进屋内,不由分说地背上拄着拐杖的鲁老汉便朝村外跑。不到10分钟,鲁学伦家旁边的一栋房屋便倒下了。
在这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大转移行动中,即将卸任的66岁村党支部书记李隆富,连儿子都丢下汽车跑出去了,他却始终不下火线。李支书召集全村37名党员干部组成抢险突击队,帮助转移群众和财产。一天一夜没有合过眼的李老汉,几次累得晕倒在溜滑泥泞的山坡上。58岁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员会主任曾凡昌,险情发生以来一直奋战在疏散转移乡亲们的第一线,自家的房屋全部垮塌,他也没顾上回去看一眼。曾凡昌在山体滑坡的同时,奋不顾身把93岁老人任丽英背出村子后,又冲回滑坡地段,救出了村民孙富民及其身患癌症的妻子;共产党员李良、张永全、陈文友、鲁世林、谢光清等人,从灾情发生至今,依旧坚守在滑坡现场挨家挨户帮助群众撤离,安置受灾群众,协助巡逻和维护秩序。
直到7日上午9时左右,岩门村11个村民小组共552户2250名村民全部撤至安全地带。就在转移后不过20分钟,整个村庄顿时天崩地裂,美丽的梯田在瞬间被扭曲解体,上千间民房呈多米诺骨牌效应次第倒下。伴随持续近1个小时的“轰隆……轰隆……”巨大轰响声,这个昔日以漫山梨花和千层梯田闻名的美丽“川东梨花之乡”,在村民凄惨的哭喊声中化为废墟。
然而,正是有了以桂贞雄、李良、李隆富、曾凡昌、张永全、陈文友、鲁世林、谢光清等为代表的当地基层共产党员的舍生忘死救援,岩门特大滑坡才没有一个人员死亡,也没有一个人员受伤。死里逃生的59岁鲁世元,揩着泪水说:“共产党好啊!要不是这些救命党员,我完都完了!”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达州抗灾前沿,象岩门滑坡事件一样的党员干部层出不穷。渠县土溪镇万合村党支部书记王邦平,先后6次跳入滚滚洪水,救起落水乡亲18人。万源多条干线公路被洪水冲毁,交通严重受阻,当地公路养护管理二段总支委员、工会主席辛明远,连续30多个小时奋战在抗灾排险、抢修道路的第一线,自己身体受了伤也不下火线。在辛明远带动下,路障很快被排除。共青团万源市委书记龙忠诚组建“共青团青年突击队”,奔赴青花、官渡、沙滩小茶园村重灾区转移救助受灾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达县桥湾乡船管站站长、共产党员陈洪新不顾个人安危,不仅驾船奋力拦截被洪水冲来的大型抽水船,用血肉身躯保护了石梯大桥安全,还从洪水中救出4名村民。连日暴雨导致巴河银铁乡流河村段江水暴涨,在上百村民生命遭受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乡计生办共产党员王波,自告奋勇用拌捅当船、用手臂作浆,历时9小时划水转移群众32人。王波被当地群众称为“抗洪勇士”。
抗灾减灾:“党员干部与群众距离拉近了”
达州灾区群众说:“抗洪救灾使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
7月5日晚20时,通川区北外镇石龙溪村朱家沟涵洞堵塞,山洪迅速淹没街道,500村民危在旦夕。紧急关头,镇村党员干部冒雨赶赴现场,分头挨家逐户疏散转移群众,确保了淹没区无一人伤亡。重灾区渠县渠江镇5万群众疏散、近3000万元财产转移中,镇党委书记高明文带领全镇党员干部背的背、牵的牵,创造了“零伤亡”、“零损失”记录。洪水刚退落,已经连续数天没有下抗洪一线的宣汉县东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军,又带头清扫街道淤泥、卫生消杀,为每个受灾户发放救灾款。
抗洪救灾中,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的鱼水深情体现得淋漓尽致。7月5日下午,洪水奔袭,宣汉县东乡镇60多岁的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学碧,一户一户敲开低洼地段居民,动员转移。嗓子喊哑了,她就用手比划,短短2个小时,当地137户业主全部安全撤离。达县大堰乡五丰水库、五四乡高桥水库告急。县水利局30多名青壮年共产党员组成3个党员突击队,奔赴遇险水库现场,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泄洪处理和大坝加固,解除了附近1000多户村民的生命威胁。江陵镇街道进水达16米深,44户居民房屋被毁。在乡党委组织营救下,3000多民众被一个一个地安全转移。“关键时候党员就不一样!”获救的81岁刘洪珍老人逢人就夸:“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救了我们!”
为及时弥补特大洪灾造成的损失,帮助灾区群众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达州市委组织部再次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干部深入灾区、党员帮扶群众”活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纷纷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项目和资金,带队深入灾区一线定点帮扶指导。连日来,他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指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人员,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用实际行动与人民群众共同度过难关。
达州的灾情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伸出热情之手捐款捐物;市、县大量卫生、防疫工作者深入灾区;成都市委、市政府派出救援队伍,带着大批救灾物资支援达州灾区……如今,全市近20万名安全转移的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医疗;“干部深入灾区、党员帮扶群众”活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扎实推进,全市上下10多万名机关党员干部正深入灾区,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至今没有发生1起非正常事故。灾情最重的渠县县城、三汇镇和达县江陵镇等被淹的街道,不到5天时间便全部恢复原貌,商店重新开门营业。(刘国强 王通 邓良奎)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