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被《变形金刚》“逼退”,在艺术产品走向市场化的今天,影院的选择或许无可厚非。耐人寻味的,倒是影院经理不约而同的担心:严肃影片必定等于低票房。何以如此众多的业内人士,都陷入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
《南京》被中国影院经理和不少观众视为严肃影片,可是,此片并未享有单位组织观看的传统“殊荣”,结果,在《变形金刚》面前,在南京大屠杀的“故乡”,只虚晃了一枪,却没有引起应有的反响。
我们不能不想到同样是反映二战惨剧的《辛德勒名单》。从题材的重大与教育意义来说,《辛德勒名单》也是一部严肃影片,但凭着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但连夺7项奥斯卡金像奖,还创造了票房奇迹。
当然,《南京》是一部纪实影片,美国导演首先追求的,本不是艺术性。不过,中国本土据说也颇有几位国际级大导演,也颇有几部赚得盆满钵满的大片,何以他们均没有看中南京大屠杀这样震撼人类灵魂的本土题材?在全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知晓与反思,远不及奥斯维辛的犹太人集中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现这段民族苦难的伟大艺术作品。
主题严肃的影片,其实是能够将观众吸引到影院的。难怪许多国人追问: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呢?
是啊,什么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