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精神高地。如果把我军80年历史比作一首精彩乐章,那么英雄就是跳动的音符;如果为我军80年历史勾勒一条清晰线索,那么英雄就是串在这条红线上的一颗颗珍珠。
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今年“八一”建军节将在北京召开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
这是继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1987年全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之后的又一次群英盛会。人民军队的群英谱上又将增添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人民军队的英雄画廊里又将展现出一幅幅光辉的形象。
80年前,南昌城头的枪声,划破了黑暗的夜空,唤醒了沉睡的山河。从此,人民军队英雄辈出,灿若繁星。大渡河畔十七勇士的悲壮冲锋,书写了“前所未闻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瞬间定格为一座不朽丰碑;董存瑞单臂擎起的,是山海般的信仰和承诺;黄继光的如虹胆气,令敌人的“钢”哑火、退缩、软化;一个名叫雷锋的普通士兵,让一代代中国人永远感到温暖;李向群倒在长江大堤上,用生命诠释了改革开放同龄人的责任与担当;方永刚的出现告诉我们,原来理论之树如此青翠欲滴,清香四溢……
这些不同时期的英模,以自身高尚行为连缀起来的历史,揭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主流思想,反映出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19世纪英国一位著名历史学家曾说:“正如在荷马身上我们可以推断出古希腊一样,在莎士比亚和但丁身上,在几千年后,我们现代欧洲过去信仰和实践的东西仍将是可辨认的。”毫无疑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我们回眸不同时代的英模时,“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就会从这些英模身上折射出它的灿烂之光。
有名的英模难以计数,无名的英模如恒河沙数。阅读他们的故事可以发现,英雄可能是高亢的,也可能是深沉的;可能是轰轰烈烈的,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可能是杰出的,也可能是平凡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的故事在人民的敬仰中世代流传,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道德资源;他们的精神历经时间的淘洗、岁月的磨蚀,仍熠熠发光,具有跨越历史、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自古以来,人类就把英雄作为自己效法的偶像,普罗米修斯的“盗火”之举成为普世价值。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英模人物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英雄主义就是中华民族的魂魄。岳飞、杨家将、文天祥等民族英雄所承载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质,成为中华民族自我砥砺、自我奋起的巨大心理支撑。80年前,随着一支新型武装在苦难深重的中华大地崛起,人民军队便成为诞生英雄的摇篮,催生英雄的沃土。葵花向阳,才能绽放。在官兵心中,党就是自己永远追逐的太阳。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官兵就能不断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汲取精神营养,从而筑牢创英雄业绩的思想基础,催生走英雄之路的向往与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80年沧桑巨变,唯一不变的是人民军队的军魂——永远哺育英雄模范成长的阳光雨露。
捷克作家伏契克说:“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作出这样的选择,无疑需要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像看不见的火焰,像地球深处的岩浆,历经千年而不泯,为英雄提供不竭的能量。80年的跨度不算太长,但足以检验英雄们理想的高度和信念的硬度。从每一个英雄的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高于天的理想、坚如磐的信念。这理想、这信念,最需要无私无畏的精神去实践。当一种超越个体利益的价值评判标准产生后,官兵奉献自己、创造英雄业绩的行为就成为自然和必然。
英模人物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具有生生不息的传承基因和代代相传的辐射效应。它像火种,可以点燃人们心灵深处向往英雄的情结;它如灯塔,烛照着人们前进的道路。无数普通官兵,因为生活在英雄的身边,时时呼吸英雄的气息,处处感知英雄的热度,在长期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润物无声地被英雄所吸引,自觉地开始向英雄靠拢。于是,在一个英雄的身边或身后,往往会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和英雄群体。多年来,黄继光生前所在连坚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这位特级英雄:每天连队集体点名,当第一个叫到“黄继光”时,全连官兵异口同声地答“到”。这一庄严仪式,展示的不只是对英雄的缅怀和追思,更是对革命英雄主义的传承和张扬。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造就英雄的事业是没有前途的事业。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是呼唤英雄模范并造就英雄模范的事业。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革命英雄主义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精神的交响曲。80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人民军队需要英雄,人民军队盛产英雄。80年的历史可以预示:在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在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将诞生更多的英模人物,创造更多的英雄业绩,从而激励我们这支军队勇往直前,无往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