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和把握基本国情与历史使命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每个国家的国情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其特殊性。
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是明确所处历史方位、科学制定大政方针、正确提出发展目标的基本立足点。
如同我们党过去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离不开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实际一样,今天要想回答和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同样不能脱离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
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大论断的是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是在党的十三大上。这一论断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其二,这个社会主义处于不够发达的初级阶段。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实事求是的重大而科学的基本判断,我党就有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0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国家的生产力又有了很大发展,综合国力有了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较大进展,但人口多、基础差、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现代化水平低等基本国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还在100位以后。如果按联合国人均每天1美元的标准计算,我国还有1亿人在贫困线以下。我们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从时间坐标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空间坐标看,我们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不能头脑发热,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越阶段。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清醒而又顽强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扎实奋斗、不懈奋斗。
国情决定方略,国情决定使命,国情决定途径。
——方略就是,要始终如一地抓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将其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使命就是,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途径就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清醒而坚定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扎实奋斗、不懈奋斗。
领会和把握“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和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在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的新闻报道中,有相当篇幅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以及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实际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的具体阐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从最初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更加丰富。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就是我们的工作全局。只有把握好这个全局,各项事业才能全面前进。
我们要深入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方针和重大战略,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需要明确的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既联系又区别。增长主要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而发展则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既包括GDP增长,也包括财富分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世界上有些国家虽然经济快速增长,但人民生活并没有普遍改善,社会矛盾突出,甚至出现动荡,国际学术界将其称为“有增长而无发展”。这一教训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同时,我们还要明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深入理解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切实做到将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有时候,深刻的道理也可以用通俗的方式表达。比如“和谐”二字,一个是“禾”字旁,一个是“言”字旁,这是否说明,要想做到“和谐”,就得让大家都能吃饱饭,都能有发言权。能吃饱饭,就是要解决好民生等问题;能有发言权,就是要解决好民主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和谐必须坚持“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必须做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关键时期的关键在党的领导。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事业伟大,使命崇高。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待:
——在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指引下,党的各级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上取得新成果;广大党员干部在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党的群众路线方面作出新表率,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风貌,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良好形象,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