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唐山七月十六日电(记者 牛琳 白云水)唐山大地震三十一周年到来之际,参加“冀台心·两岸情”青年大型交流活动的台湾青年学生代表团一行六十余人,今日来到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参观唐山抗震纪念馆和抗震纪念碑,了解那段悲怆的历史,缅怀大地震罹难者。
今日下午三时,来自台湾岛内各高校的大学生们首先参观了唐山抗震纪念馆。纪念馆在纪念碑的西面,总建筑面积五千三百八十平方米。该馆建筑设计新颖别致,中间方厅耸立,周围圆厦环抱,屋面西高东低呈台阶状,向广场中心倾斜。
在唐山抗震纪念馆,台湾大学生们了解了唐山这个百年工业重镇的前世今生。通过幻影投像,发生在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时四十二分的唐山大地震,以逼真而又震撼的效果呈现在参观者面前。这场被视为“二十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的大地震,造成包括京津地区在内的二十四万余人死亡,逾十六万人重伤,七千二百余户全家震亡,百年工业老城唐山夷为废墟。
台湾青年们表示,以前只是听说过唐山大地震,却不曾想到这次地震的后果如此惨烈。他们说,唐山民众的抗震精神让人感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终于帮助唐山民众渡过了难关。在大灾难面前,整个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民族精神达到一个制高点,这是此次参观感触最深的地方。
台湾青年们来到位于广场东面的唐山抗震纪念碑前,瞻仰了这座新唐山的标志性建筑,缅怀当年的大地震罹难者。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主碑主体上端造型有四个收缩口,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人定胜天。碑身为八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浮雕记述了地震灾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纪念碑的台基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四段,每段七步,共二十八步,象征“七·二八”这一难忘的时刻。
随后,台湾青年学生代表团一行驱车来到河北理工大学,参观了当年大地震的“见证”——“国宝级”地震遗址河北理工大学原图书馆。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