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兴通讯巴基斯坦公司CDMA项目经理秦俊骅
新华社记者 万一 冯晓芳
巴基斯坦、阿富汗,两个美丽却动荡的国度;一位来自中国的20多岁的年轻人,却用5年青春和汗水深深和这里结缘,一路走来无怨无悔。
秦俊骅,这位中兴通讯巴基斯坦公司28岁的CDMA项目经理,大学毕业即投身公司国际市场的拓展和服务,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从事通讯工程工作已达5年,他的身上确实有着一种无法用简单来描述的人生故事和别样风流。
秦俊骅初次踏上巴基斯坦的土地,是在2002年2月。在接下来离开祖国和亲人的五年里,这位年轻人马不停蹄地穿行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拉合尔、伊斯兰堡等地,也在危机四伏的阿富汗工作过;又因为成绩突出被调换了交换机设备开通维护、智能网调试工程师、CDMA核心网调试工程师、CDMA项目经理四个岗位。“现在来看,这样丰富的人生经历将让我受用终生。”秦俊骅说。
然而,在海外工作绝不是休闲度假,艰巨的工作任务让每一天都充满挑战。凭借着出色的专业技术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时在秦俊骅所负责的巴基斯坦南区,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
2002年12月,来到巴基斯坦不到一年,他的工作已由工程的开通维护逐渐转为项目管理,组织协调项目进展。他参与了PTCL等几个数千万美元的大项目。
随着太阳在克什米尔高原的起起落落,秦俊骅怀着一颗不服输的心慢慢摸索,耐心推动,加上好学和现场工作的一种天赋,他在一个接一个的大项目中逐渐成长起来,许多当初的难题,现在在他看来都变得非常简单,当初苛责不断的局方,后来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还特别对他负责的工程项目提出表扬。
工作在海外,无疑也不会像在国内那样平静而安详。
“9·11”刚过的巴基斯坦在秦俊骅这一代年轻人的眼里充满了诸多不和谐:一辆满载法国工程师的大巴在市中心遇袭,11名工程师当场身亡,卡拉奇随后实行了全城戒严。在随后的几个月内,每个星期都发生恐怖袭击:人体炸弹、汽车炸弹……外国人和本国政府都是袭击的对象。而当时秦俊骅参加的项目正处在执行高峰期,必须留在巴基斯坦工作。但秦俊骅总是很乐观:“这些令人紧张的事其实我们一投入工作时也就淡忘了,不会影响到工作的心情。而且当地人对中国人也比较友好,公司也采取了很多预防措施。”
“成就感是我在这里一直待下去的理由。”听秦俊骅回忆五年的海外经历,你别想听到他对困难的描述。即使他曾经在工程现场因为不适应当地的饮用水而持续拉肚子,即使被夏季50多摄氏度的高温烤脱了皮,即使曾为了解决故障而三天三夜不睡觉,即使内心因为和局方的争执而波动,他都不觉得有什么不适应。“这些都是花些时间和精力就能解决的问题,算不上什么困难。”
五年,在并不富庶舒适的土地上,从事艰苦的工程工作,从不间断,并不是每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能坚持下来的。除了领导的关心、伴侣的支持等外部因素,他超乎寻常的发现生活乐趣的能力和宁静的心态是来自他内心的最大力量。
五年的海外经历,他有一件感到最自豪的事,那就是作为一名中国工程师的骄傲:“这个民族自豪感是在国内的时候绝对感觉不到的!”
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