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被称为“职业教育奥林匹克竞赛”的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在重庆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竞争,广东一举夺得5个项目的冠军,在全国位居并列第一,获奖人数和一等奖获奖人数全国第二。
这些凯旋的广东选手们很快就成为众多企业高薪抢聘的对象。
在为他们举行的庆功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高考"文状元"这段时间备受社会关注,但是我们这些中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也是大有前途的,是毫不逊色的"武状元"!”正处于后工业时代发展之路的广东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培养拔尖技能人才就是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动力和保障。
成绩证明
中职有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知识型人才
笔者(下文简称笔):在去年的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上,我省中职师生就取得了骄人成绩。今年我们又拿到了5个项目冠军,听说连教育部负责人都说“没想到”?
李小鲁(下文简称李):是的。这次比赛赛程安排很紧。但广东选手基本功扎实,经过与全国36个省市代表队的激烈竞争,我们在电子电工技术、计算机、汽车等3个专业的总成绩名列全国第一。其中,电子电工技术专业机电项目教师、学生囊括该项目前2名。
更重要的是,广东选手热情高涨,通过去年大赛的“练兵”,对这种职业技能大赛从心理和观念上变化很大,投入十分积极。“武状元”之一的教师选手韩亚兰是全国选手中年龄最大的,他以刻苦的训练、以极大的精神与体力付出换取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大赛组委会的表扬。
笔:这次职业技能大赛竞争激烈,而且也非常强调技能和创新。您觉得广东选手为什么能够从全国脱颖而出,让评委们眼前一亮呢?
李:这次让我们感到很惊喜的一点是,我们的选手脑子活、反应快,技能过硬。广东中职教育在教育教学模式、资源配置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可喜的变化。
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我省中职学校改变了传统的学科型、理论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按照突出技能、突出就业和突出企业需求的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改革。积极开展现代化示范学校、实训中心、“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和职业技术教育信息化等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试验,由此形成了我省教育系统中等职业教育独特的模式和特点。
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进行技能人才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因此,我省中职师生在这次大赛中不仅显示出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的理论设计能力和实操应变能力,而且还显示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能力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及潜力。这也为我省教育系统中职学校培养的知识型技能人才转岗和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荣耀启示
“武状元”是社会人才结构中的重要部分
笔:现在高考刚刚结束,大家都把注意力聚焦在“文状元”身上,但是您反复强调我们在“武状元”身上也应投诸同样的注意力,这是出于什么想法?
李:从广东发展实际来看,技能型人才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培养拔尖技能人才就是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动力和保障。近几年,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念有了很大转变,职教发展呈现出喜人局面。这些拥有一技之长的“武状元”可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要继续引导社会转变观念,读中职后,培养成技能人才也是大有前途的。而且这些技能大赛的优秀者,将来的事业成功率也会高。“武状元”也是社会人才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样理解人才结构才是完整科学的。
笔:这次“武状元”大放异彩也是对广东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肯定。
李:对。广东在这次技能大赛上又一次取得骄人成绩,充分展现了我省各级教育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我省争得了荣誉。这是我省中职学校完全有能力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的有力证明,也是我省中职的职业技能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的有力证明。这些是我们从“武状元”身上所看到的更令人振奋的信息。
广阔前景
职教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越来越大
笔:从这次大赛积极备战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到,与以前相比,社会对职教的观念这几年似乎有了很大转变。
李:是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去年召开了职业技术教育会议,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职学校认真贯彻落实,非常重视职业技能教育,牢固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全面素质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也为职业发展带来可喜局面。我们不断引导社会观念,同时加快培养拔尖技能型人才,使得职教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职教的依存度也逐渐建立起来。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提出一个口号:“上学就是就业,上课就是上班”。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很多家长也都认识到,中职学生也可以走向成才,走向成功,也是大有前途的。当然,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社会观念还需进一步变革,要让大家认识到: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
笔:广东中职教育在这次大赛上也得到了一次全面展示。目前我们在全国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李:这次广东选手取得五个项目冠军,在全国并列第一。这足以证明,我省中职教育的职业技能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我省中职教育不仅在旅游服务、营销管理、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计、经贸外贸等现代服务业中独领风骚,每年为现代服务业培养输送近10万专业技术人才,还在第二产业方面紧贴我省建设制造业大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每年培养输送出高质量的汽车、数控、机电、电子、石油化工等制造业技能人才9万多人。
招生动态
五年增76万个学位
助学补助和工学结合保障贫困生入学
近日,我省召开了2007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跨市招生工作会议。今年,我省跨市招生的总任务是37033人。国家推出了新的资助政策,贫困生每年有1500元生活费。此外,工学结合等创新培养模式将从今年起在全省推行。
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部署,今后五年,中职教育还要增加76万个学位,占新增普通高中学位的67%。今年5月,我省专门下文对今年珠三角地区99所中职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一些贫困山区家长担心无钱送孩子读中职。因此,资助贫困生上学成为促进中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今年起,国家政策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将享受国家助学补助,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省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主要资助受助学生的生活费开支,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500元。目前,省政府正在制定实施办法。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也将在去年部分地区试点的基础上全省推开,这是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重要举措,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费,实施零学费入学。
“武状元”英雄谱
在很多同龄人为一年一度的高考寝食难安时,这些中职师生也正在另一个职业技能大赛的战场上拼博。但是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他们也是成功者。“文状元”和“武状元”的同时出现,说明社会的成才观和教育评价体系在一步步走向完善和理性。
此次大赛广东有五个项目获全国第一名,这其中有老师单独操作也有学生合作完成的,既考验技能又考验团队作战能力。
韩亚兰:带动年轻教师提高职业技能
今年52岁的韩亚兰报名参加比赛时,他所在的顺德梁銶琚中学很多人都觉得惊诧:“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副校长,折腾什么?”后来他去了重庆才知道自己是此次参赛选手中年纪最大的。
“我在学校也一直是搞业务的,在机电专业还有课”,韩亚兰说,他参加比赛的初衷一则是因为喜欢,二则是想带动更多年轻教师和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我年纪这么大还能拿到冠军,他们更应该多学习钻研了”。他说以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多培养些技能过硬的年轻教师。
柯华坤:技能提高关键在创新
刚刚毕业两年的柯华坤现在是顺德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他的获奖项目是电子教案,“这是老师教书时都要用到的一门技术,但是我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加以创新,界面吸引人,可能是这一点打动了评委。”
柯华坤在项目中最亮眼的一点是“电子教棒”,可以把鼠标变成教棒,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像粉笔一样随意在屏幕上划线、写字。“这种编程技术其实不难,关键看你当时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有没有想到这个点子。”
蔡伟志:还要半工半读提高文化水平
来自汕尾一个普通家庭的蔡伟志说,从今年3月份为备战省内选拔赛开始,直到全国比赛的前几天,艰苦的训练几乎没有停止。“三年的中职生活和这次比赛让我成熟了很多,动手和动脑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胆子也大了,以前我都不敢上台讲话的。”
他还计划工作后半工半读,争取拿个大专文凭,提高文化水平。“中职生动手能力较强,容易上手,起点要求也不高,相比大学生来说,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但就是知识面太窄,我在企业实习的时候遇到一些复杂的电路图,就感到很头疼。”参加比赛前,他正在一家汽车企业实习,现在已经正式被该公司高薪聘用。
方舒立:比赛时只记得自己和车
19岁的方舒立今年刚毕业,去年11月份开始一直在广州中升-雷克萨斯公司实习,“实习期我已经通过公司的考核,以后就可以留在公司上班了。”
初中毕业时,方舒立因为分数不够不能上重点中学,“当时既然这样不如去读中职学门技术,加上我从小就喜欢动手,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次参加全国比赛,方舒立经过了层层的选拔。“从初赛到决赛,共经过了三个多月。培训的时候很辛苦,花了很多心血和时间。比赛时我完全放松了,把周围的一切都忘了,只记得自己和车,真是有付出就有回报。”
罗川:还要抓紧时间多实习
学机电专业的罗川,特别擅长编程工作。集训的时候,罗川几乎每天都做题,而导师给的题目难度往往很大,一道题有时候就花上两天功夫,辛苦、早起晚睡、没时间出去玩。和别的小组比”解题“速度、赛正确率,成了他训练期间唯一苦中寻乐的快事。
罗川还有一年时间实习,他准备抓紧时间多实习,为将来找份好工做足充分准备,有可能的话,会考虑继续深造。
霍永东:和搭档从排斥到默契
要求4个小时内完成的技能赛,他和伙伴罗川仅用了2个小时已基本搞定,足足剩一半时间来检查疏漏纠正错误。
他告诉笔者,刚开始和罗川搭配做项目时,心里头总有点纳闷,对来自珠海的罗川“有抵触”,如果搭档间缺乏合作,要取得好成绩无疑是比较困难的。经过近两个月的集训,为了同一个目标,两个异地学子从陌生变为熟悉和默契,“除了吃饭外,几乎把时间都花在项目上了,白天做题晚上总结。"
黄家浪:心态很好轻松迎战
初中毕业时,黄家浪没有想过去读高中,“从小我就喜欢动手,喜欢弄点小发明,去学一门技术更适合我。”所以他选择了去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读电子技术与应用,“我对感兴趣的东西很投入。但是不喜欢死读书,碰到难题也不钻牛角尖,而是换种思路绕过去。"
他作为中山市唯一胜出的代表参加全国比赛,但一直不觉得紧张,“可能是我心态放开了,不去多想比赛名次之类,比赛就和平时一样”。今年暑期已经毕业的黄家浪“还想再提升自己,多学点东西。”
本版撰文/孙晓素 赖红英 葛峰 卫学军 罗伟民
本报摄影/王辉
图:
2007全国中等职业技能大赛广东代表团表彰大会于7月11日在广东大厦召开,获奖的参赛者手举奖杯庆祝。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
选手们虽然腼腆,但他们手中都有过硬的技术。(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