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女学士求职碰壁回乡养野猪 年收入达几十万
付贺庆大学学的专业是法律,现在却养起了野猪。如今她不仅个人年收入几十万元,还带动了附近的乡亲们都来养野猪。
求职碰壁,女大学生回乡养猪
26岁的付贺庆家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巴彦乡,两年前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法律系。
一次去朋友家做客,她看到朋友从广州带回来的一份报纸,上面有一条养殖野猪的消息。她仔细阅读后,认为“养殖野猪正是自己一直在找寻的事业”,于是开始上网查找养殖野猪的信息,并向周围的老一代人请教“当地适不适合养野猪”,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适合”。
她和父母摊牌了。父母认为,养殖野猪先期投入大、风险高,万一出现问题半途而废的话,除了经济上的损失外,最担心的是怕她精神上一蹶不振。
“他们实际上是面子上过不去。”付贺庆道出了他们反对的原因,“只有成功了,别人才会停止对自己的非议。”性格倔强的付贺庆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
一敲锣,野猪就自动回家
想到自己没什么经验,能力也有限,付贺庆想找一个能帮助自己的合伙人。她认为叔叔王国文是个有能力、能干事的人,而且对养殖家禽家畜比较在行,自然成了首选。
王国文看中了她干事业的信心和魄力,给了她不遗余力的帮助。2005年10月份,王国文通过黑龙江的朋友,帮付贺庆买进11头野猪。
开始她把野猪养在自家的院子里,野猪野性难驯,经常撞栅栏,“1.3米高的院墙根本无法阻挡它们,有时看管不好,就跑出去了”。一天正下着雨,邻居跑来说她的野猪跑出去糟蹋庄稼了,付贺庆在地里和野猪斗智斗勇了1个多小时,“用玉米粒费了好大劲儿才把野猪‘骗’回来”。
“借鉴养家猪的经验,喂食的时候我们会敲铜锣,野猪只有在这个时候最听话,统一‘听指挥’来吃食”,付贺庆说,“这样做是为了以后散养的时候好管理”。
一个月后,她承包了距乡里5公里远、面积达4平方公里的一片山地做散养猪场,虽然在家养的一个月中,野猪已经养成了听到锣声就“统一集合”的好“习惯”,“但散养更会乱跑”,所以不管刮风下雨,她每天都要去照看,“从早到晚,山里一个人也没有,真的挺害怕”。
如今,野猪终于认家了,“现在有的野猪即使跑出去好几里远,只要一敲锣就会自己回来”。
自学养猪新法,带动乡亲加入
付贺庆的“学”完全是自学:查阅养殖野猪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等。在一期“农广天地”的电视节目中,她了解到,纯野猪不好养,成活率低,而且肉质不好,而二代野猪可以克服这些问题。随后她又研究杂交,买进野猪和圈养的野猪交配,产下的二代野猪特别好养,“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有一头生病的”。
如今,她在这片养猪地投资近15万元建起了养猪场和饲料加工厂,雇了两个饲养员。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并曾在一家知名乳品企业工作的丈夫鄂伟也辞掉工作,全力配合她养殖野猪。
付贺庆把自己养的野猪标准定位为“绿色野猪”。“当地山上有很多柞树,柞树的果实被当地人称为‘橡子’,七八月份果实成熟的时候,便是野猪的主要食物。”
野猪数量已经由最初的11头发展到250多头,吸引了众多客户争相订购。今年春天,扎兰屯有人一次要买几十头幼崽,考虑到自己养殖的延续性,她没有卖,最后和对方达成口头协议,到秋天的时候做成这笔买卖。“由于养殖规模还不大,一些大批量的订单只能眼睁睁放弃”。
现在,付贺庆最大的心愿就是,利用自身的优势,使野猪包养到户,增加乡亲们的收入,切切实实为家乡父老办点好事。(李玉波 朝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