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七日电 题: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郑重承诺:“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
”中国官方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问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坚决地表明:“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最近,教育部和财政部连续举行两次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国家助学政策的一系列具体实施办法。对于那些刚刚拿到录取通知书准备迈入大学校门的贫困学生来说,这些政策的出台给他们服下了一粒“定心丸”。
今年秋季开学后,中央财政用于贫困学生资助的支出,将由去年十八亿元增加到九十五亿元,加上地方财政的投入,将达到一百五十四亿元,明年全年将达到三百零八亿元。
随着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部落实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五百亿元。全国每年将有大约四百万大学生和一千六百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平均每一百名大学生中就有二十多人可以获得资助。
毫无疑问,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中国政府为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实行的又一重要举措。人人都具有接受教育、提升素质的权利,由政府出面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这就为所有的学生——不论你出身贫寒还是富有,搭建起了一个公平、公正的起点平台。
在今年五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之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财政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便拿出八个配套实施办法,速度之快,多年罕见,而最令人称道是其政策设计所体现的导向性、系统性以及相互关联性。
新的资助政策由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形成一个完整的资助体系,主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又鼓励优秀学生;不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而且鼓励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或接受职业教育。
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表示,新的资助体系秉持“帮困又奖优”的原则,同时有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名额和资金分配上不搞平均主义,而是考虑到不同高校和专业特点,要向国家最需要的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倾斜。
两年前,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怒斥:有些省份在助学贷款方面毫无作为。“有的省份上一个大项目能花几十亿、上百亿,遇到困难学生就这个、那个理由都出来了。”两年后的今天,已经退休的张保庆,看到他努力了多年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有了这样的成绩,终于也可释然一笑了。
(责任编辑: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