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很多中职学校每年将招生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不惜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却收效甚微。招生难、招不满,一直是近几年许多职业学校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位于我省晋中腹地的山西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近三年来设置招生门槛、采取考试形式择优录取,却出现了生源爆满的良好局面。
特别是2005年学校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增挂“山西交通技师学院”的牌子后,学校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目前,正在准备扩建校区。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深处小县城的职业学校倍受学生、家长青睐呢?其教育教学模式对其他职业学校有何启示?
第一卖点:以学生为关注焦点 前不久,校长张文才到上海考察了部分毕业生就业情况。目前该校有近600名学生在上海就业。当张校长看望上海某合资企业就业的学生时得知:去年该企业从全国各地职业学校招收了若干名预备工,其中,只有山西省交通高级技校的学生最能吃苦,最能专研,在众多预备工中脱颖而出,企业对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大加赞赏,7名学生全部被企业正式聘用,一名女生还晋升为班组长。
自卑是职业学校学生的普遍心理,而从省交通高级技校毕业的学生却自信满满。入学伊始学校就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和自信心的培养。积极倡导学生“规范行为、从我做起”,激励学生“相信自己、永不放弃”,这两句口号赫然印在教学大楼和学生公寓内,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服务”,“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没有不成器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不言学生差、积极想办法”等教育服务理念,时刻提醒着教师关注学生成长、尊重学生人格,教书先育人。“技高为师、德高为范”,“工人为大、劳动光荣”等理念的灌输为技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学校坚持“育人德为先”,关注学生心灵,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成立了在高校中都鲜见的学生心理咨询室,针对学生心理疑难、心理困惑,随时进行咨询解答,为学生营造了健康的精神家园。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思维灵敏活跃又常常自信心不足,乐于接受实训课教学但厌倦理论学习,有时甚至产生敌对情绪等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交通高级技校教育学生“做事先做人”,注重从形为、品格上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修养水平。学校采取并不断完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聘请了两名军事教官,从学生早操、课间列队报告制度入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调整,改变学生懒散的陋习,在军训中逐渐树立他们的自信和尊严。学校每学期组织军训会操,去年9月,交通厅有关领导观看学生军训会操表演时,同学们威武的军姿、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昂扬的斗志积极向上的魅力与风采受到了厅领导的高度赞扬。经过两年多的创新实践,学校的整体气氛大大改变,校园内秩序井然、环境整洁,同学们衣着整齐、举止文明。去年暑期,上海中芯国际、苏州友达光电、太原富士富集团等多家外资企业来校招聘时,无不为该校学生的文明举止所赞叹。而这一点,也是该校学生炙手可热的原因所在。
第二卖点:专业紧跟市场 “专业追着市场办,老师围着学生转”,一直是该学校专业设置遵循的原则。他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按照“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思路,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无缝接轨”。
近年来,在做强、做大原有公路、汽车两大拳头专业的基础上,先后增设了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软件开发、电子技术应用等新型专业,着力培养市场紧缺型人才。同时,学校成立了教学科研指导委员会和三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对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每年组织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市场用人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论证,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搞好与市场的对接,使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目前,学校共开设有公路工程、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数控加工、电子技术应用等五大类共11个专业。
社会在进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一个学校要想实现与市场和社会的对接,绝不能固步自封。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针对人员超编、教师缺编的现状,制定并实施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积极争取到省编办增编指标的前提下,公开招聘了11名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学一线。以培养“双师型”人才为重点,加强师资培训,先后5次邀请教育部职教专家、知名企业家来校进行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讲座,组织教师百余人次外出培训学习,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与水平大幅度提高。
名师出高徒。在去年9月举行的山西省第三届技工学校技能大赛中,该校计算机工种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三名和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
第三卖点:科研推动教改 “技工学校搞科研,行吗?”很多人有着这样的置疑,但是在交通高级技校,科研是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助推剂。从2003起,学校先后申请并被厅部级立项课题有13个,教职工参加科研的人数达40余人,研究范围涉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训台架制作、课件编制、学生品德培养、校本教材开发等诸多方面,并已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其中,交通厅课题《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探索出了一条适应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八步循环培养模式”,该成果被山西省科技厅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得到了软课题的最高评价。厅级课题《现代汽车电喷发动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现代汽车电器实训台架及多媒体课件开发研究》在台架开发和教学软件编作的发动机及电器台架,直观展示汽车工作原理,便于学生动手操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企业的认同,而且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使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近三年来,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打破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初步建立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中,在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三年来,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参与编写各类教材10余种。今年年初,学校教学科研指导委员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针对技校学生实际,提出了“模块化、分层次”的培养模式,就是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课程结构,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分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相信这种更加科学、合理和人性化的培养模式,必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
第四卖点:就业渠道通畅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就是选择就业。目前,社会上“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在一些职业学校为学生就业难而苦恼时,省交通高级技校的学生却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今年3月,还没毕业的汽车营销与维修、公路与桥梁、计算机及应用等专业的学生,就已被中国冶金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登门“预定”。
其实在早几年前,交通高级技校同其他职业学校一样,一度到了举步维艰、难以维持的地步。2003年,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后,借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以就业为导向,理思路、变观念,深化改革、优化机制,创新模式、强化服务,在拓宽就业市场上做文章,很快打通了就业通道。
在加强市场调研、及时收集了解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学校建立“招生——教学——就业”一体化合作模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订单培养”、“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等多形式拓宽就业的路子。先后与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院、广州冶金技师学院、北大青鸟APTECH公司、山西财税专科学校、山西管理职业学院等实行联合办学,与晋中公交公司、山西兰田集团、山西省汽运集团、上海大众临汾特约维修站等签订合作协议,并重点加强了与“中国上海人才市场”的合作,建立了长三角地区、珠海地区、京津塘地区、山西省交通系统、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稳定的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近几年,交通高级技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
在山西交通高级技校的招生简章上,有一条特别吸引人眼球,“公开承诺:入学签订就业协议,合格毕业生全部安排就业并跟踪服务三年”,这样的承诺不是一般的学校敢说的,山西交通高级技校之所以敢这样,就是因为学校对学生系统的德育培养,因为其专业与市场的完美对接,因为其完善的管理和教学模式所谓创新,“保证就业”就是该校的制胜法宝。
辛义生 齐泽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