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郝勇李伟
练得最苦,有股拼劲
1973年,原成都军区体工队教练范东生到地方选拔队员,当时内江军分区推荐了林强。林强从小喜欢打篮球,有一定特长,但从没进行过专业训练。范东生回忆说,林强个子不高,参加选拔的好多人都不看好他,但在参加选拔项目中,他身上有股拼劲,加上爆发力好,就初步要了他。
“人留在集训队,并不代表就特招入伍了。训练成绩上不去,还得照样走人。”范东生说,林强不服输,在集训队,他是练得最苦的一个。
1973年底,林强拿到入伍通知书。
和林强一起被选到集训队的王纯斌当时认为,就林强的身体条件,搞田径不是特别理想。但他发现,那时候,集训队一般一天的正常训练时间是10个小时,林强往往要练十几个小时。教练规定跑3000米,他就跑5000米。
对此,范东生对林强称赞有加:他练的项目是田径十项全能,十项全能中最苦的400米跑,每一次要跑5组,用70%到80%的力,中间休息5分钟。每次下来,运动员都是头昏眼花,有的甚至呕吐。林强每一次都是用100%的力,每一次成绩都在50秒左右。训练完了,林强还要给自己增加2组。一个专业运动员要出好成绩,一般需要经过8到10年的训练。而在1979年4月,林强打破四川省男子五项全能纪录,5月又打破全军十项全能纪录,只用了6年时间。“这些是他靠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换来的。”
林强转业到地方后,王纯斌大多用电话跟他联系,但就是没听他说起过帮阿布洛哈村群众的事。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林强的报道后,王纯斌打电话去问详细情况。林强回答,没什么好说的,太可怜,你去了不帮于心不忍。“这里很偏远,在常人看来去一两次就非常难,他却去了9次,我完全相信这一点。”王纯斌说,因为他是林强,再苦再累,他都能坚持下来。
不张扬,非常较真
1976年3月,林强调到省军区政治部文化处当干事。原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处长熊发学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比较憨厚,不善言谈。“后来在接触中,了解到他干什么事情都不张扬,处里有什么事都愿意交给他去干,对他办的事也很放心。”
那时,原省军区政治部文化处处长刘全初与林强在同一间办公室。“有时林强会把他获得全军十项全能冠军的金牌拿出来给我看,脸上充满喜悦。”刘全初介绍,林强分管基层文化尽职尽责,提出的建议有创新意识。“大约1977年底,林强到重庆军分区检查基层文化工作,非常较真。他除了看有没有建俱乐部、是不是经常开展文化活动外,还打开乐器箱子检查二胡、笛子、快板等是否经常使用,并做了详细记录,回来写出调查报告。”当时,全省有200多个武装部、10多个军分区,他先从面上掌握基本情况,从点上入手抓一些典型,然后由点指导面的方法来开展工作,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在熊发学和刘全初看来,林强除在工作中肯动脑筋外,爱好也很广。熊发学还记得,省军区机关院子比较小,体育活动只有一个破旧的篮球场。林强来了后,积极建议并提出方案,在军区机关大院新建一个灯光球场。“这件事涉及许多管理部门,还要跑资金等,一个文化干事要干成这样的事难度大,他跑上跑下,居然把事情漂亮地办成了。”
“那时他常剪一个平头,脸很白。现在他留了一头长发,脸上风霜看起来多了些。”刘全初说,他想了几句话,用来概括他心目中的林强:刻苦学习而勇于联系实际,勤奋工作而注重积累经验;淡薄明志而乐于不倦追求,诚恳待人而善于取人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