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一位同学在特困生免费主食、汤窗口打饭。
杨明方摄
俗话说:“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贫困生很幸运,他们凭借一张学校发放的“主食专用卡”,不仅每顿午、晚餐主食免费,还可以喝上营养丰富的免费汤。据了解,这项由学校每年出资100万元实施的“百万助困工程”2005年3月启动以来,已累计投入300多万元,有2500多名贫困学生从中受益。
在菜市场徘徊的贫困生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汽车工程系2005级本科生杨子千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学校提供的免费主食、营养汤,我可能至今还在学校外面何庄子菜市场徘徊……”
杨子千家住吉林辉南县,一家五口全靠父亲蹬人力三轮车挣点微薄的收入。
2005年8月底新生入学时,他通过学校的“绿色通道”办理了学费缓交手续。尽管暂时缓解了交学费的压力,“吃饭问题”却成为一道无法迈过去的“坎儿”。
到了开饭时间,同寝室的同学喊他一起去食堂买饭,杨子千总说自己肚子不饿。当同学们打好饭菜回到寝室,却发现他经常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吃着黄瓜蘸酱。一开始,同学们还跟他开玩笑:“你的生活方式挺绿色、健康的嘛。”
为了节省买菜的钱,杨子千每隔几天都会到离学校几里之外的何庄子菜市场买黄瓜。他说,那儿的黄瓜便宜,一斤两角钱。他每次买两斤多黄瓜,再买点儿一块钱两袋的辣酱蘸着吃。
慢慢地,他摸索出了“市场规律”:下午四五点钟去菜市场,赶上卖菜的快收摊了,那些剩下有点儿打蔫的黄瓜,几毛钱可以买回一大堆呢!
去菜市场的次数多了,连卖菜的菜农都认识他。他说:“有些好心的菜农看出自己是贫困学生,有时就把卖剩下的瓜果蔬菜无偿送给自己,至今想起来都很感动。”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3个月。2005年11月下旬,学校专门面向特困学生的免费“主食专用卡”发下来了。按规定,每人每天午、晚饭可以凭卡免费到食堂买价值一元的主食,另外还有营养丰富的免费汤。杨子千说,刚领到“主食专用卡”那会儿,他连续好几天光吃免费主食,一元钱的米饭包子能把自己撑得很饱,胃口好极了。
吃饭问题解决了,杨子千的学习生活开始充满生机。后来,他根据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在学校文印中心找到一份帮忙打印、复印的工作,每月有一百四五十元的收入。他还利用周末、假期做兼职,搞促销,收入很可观。他用自己做兼职挣的钱缴齐了学费。“如果没有学校提供的免费主食卡,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我可能什么都没法安心地去做。”杨子千感慨地说,“有了这张卡,加上勤工助学岗位的收入,我就可以吃得好,有精力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
记者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采访时发现,很多贫困生都曾是校外何庄子菜市场的“常客”。外语系2005级英语专业的周兵刚进校那会儿与杨子千一样,曾先后去何庄子菜市场批发了三箱方便面。他每次去批发的都是价格最便宜的六目丁牌方便面,一箱21元左右,有40多袋,可以吃十天半个月。“但方便面实在是不能多吃,到最后我闻到那个味儿就反胃。”周兵说,自从有了这张卡,他再也没去“批”过方便面。
特困生有两张就餐卡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特困生同学们每人都有两张就餐卡。一张是跟其他同学一样的普通就餐卡;另一张就是专门面向特困生的“主食专用卡”。学校按每人每天午、晚饭各一元的标准,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把餐费存到“主食专用卡”里,当餐有效,余额不退,可以凭卡在各食堂的专门窗口免费买主食、领取营养汤。
资助贫困生何不采取发放一次性补助这类相对简便的办法?为什么要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制作专用卡、设立专门的供应窗口?
面对记者的疑问,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孟庆国院长道出了原委。他说,很多贫困学生在外上学,心里还牵挂着家里,有的甚至悄悄地把学校资助的钱寄回去给家里用。“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吃饱穿暖,才能安心学习知识,才能为今后的成功道路蓄积资本啊!”孟院长说,学校坚持每天为困难学生提供免费主食和营养菜汤,就是要确保困难学生首先要吃饱,这样他们就可以把买饭的钱省下来,多买些菜。
7月13日中午,记者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第四学生食堂采访时注意到,可供特困生选择的免费主食花色很多,品种丰富,有米饭、馒头、糖三角、素包子、肉包子、五香饼、地瓜、玉米等,甚至还有煮鸡蛋。一位工人师傅告诉记者,学校要求免费汤一定要有营养,每天安排的营养汤有排骨汤、鸡架汤等,汤中的鸡蛋、青菜必不可少,并做到一个星期内每天变换花样。
学校的爱心之举感染着学生。数理系2004级首批得到免费主食卡资助的赵瑞敏同学说,“这张小小的免费餐卡寄托着党和政府的深情。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用心呵护我们成长,我们将来也要用爱心来关心别人,回报社会。”